果蝇幼虫唾液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doc

果蝇幼虫唾液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果蝇幼虫唾液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果蝇幼虫唾液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摘要 双翅目昆虫(如摇蚊、果蝇等)的幼虫期都具有很大的唾腺细胞,其中的染色体就是巨大的唾液腺染色体。唾腺染色体经染色后,呈现深浅不同,疏密各异的横纹。这些横纹的数目、位置、宽窄及排列顺序都具有种的特异性。本实验旨在练习果蝇唾液腺的分离方法,掌握唾液腺染色体的制片技术,观察了解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1.引言 双翅目昆虫(如摇蚊、果蝇等)的幼虫期都具有很大的唾腺细胞,其中的染色体就是巨大的唾液腺染色体。此类昆虫的消化道细胞有丝分裂到一定阶段会停止,而染色体依旧复制,经过许多次的复制形成约1000~4000拷贝的染色体丝,合起来达5(m宽, 400(m长,比普通中期相染色体大得多(约100~150倍),所以又称为多线染色体和巨大染色体,这些巨大的唾液腺染色体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为遗传学研究的许多方面,如染色体结构、化学组成、基因差别表达等提供了独特的研究材料。? 由于唾腺细胞在果蝇幼虫时期一直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状态,所以每条核蛋白纤维丝都处于伸展状态,因而不同于一般有丝分裂中期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唾腺染色体经染色后,呈现深浅不同,疏密各异的横纹。这些横纹的数目、位置、宽窄及排列顺序都具有种的特异性。研究认为这些横纹与染色体的基因是有一定关系,而一旦染色体上发生了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也可较容易地在唾腺染色体上观察识别出来。可见唾腺染色体技术是遗传学研究中一项基本的技术。? 2. 实验材料 2.1 试验材料 果蝇三龄幼虫、解剖针、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生理盐水、盐酸。 2.2 试验方法 2.2.1 剥取唾液腺 (1)挑取三龄幼虫。用解剖针从培养瓶中挑取行动迟缓、爬上管壁但未蛹化的肥大幼虫,体长约5mm。个体肥大的幼虫是制作唾腺染色体的基础。 (2)区分幼虫的头部。虫体尖细的一端为头部,有呈黑色的口器。另外,果蝇的头部引领身体一伸一缩向前挪动。 (3)拉取并剥离唾腺。左右两手各执一根解剖针,分别扎住幼虫的头、尾的1/3处,右手迅速向左拉开。在显微镜下找出唾腺,并用解剖针把周围不需要的组织拖离唾腺,用吸水纸擦去,尽可能剥离附着在唾腺上的脂肪组织,然后滴一滴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上。 2.2.2 解离和染色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生理盐水,在唾腺上滴一滴l mol/L的HCI解离1—2 min,然后吸水纸吸去盐酸,再用蒸馏水漂洗3次,以使唾腺细胞吸水充分膨胀,染色体较好地分散开。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蒸馏水,滴加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染色10 min。 2.2.3 压片及观察 染色完成后,盖上干净的盖片,并覆一层滤纸。将片子放在实验台上,用大拇指用力压住,并横向揉几次。(注意不要使盖片移动,用力和揉动是一个方向,不能来回揉。) 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找到分散好的染色体再转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3.结果 3.1 试验照片 巨大唾液腺染色体 (10×40) 染色中心(10×40) 染色中心 (10×40) 3.2 照片分析 在图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唾液腺染色体从染色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地伸出5长1短的6条臂。染色中心是唾腺染色体形成时,各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和近着丝粒的异染色质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结构,此处的染色质连接不紧密,横纹结构也不明显。 相比图一,图二与图三就没有分散得那么彻底,但是染色中心看得很清楚。 4. 讨论 此次实验的原理并不难,我认为难在于怎样让染色体尽可能地分散开,我在试验课后,又拿出两个半天的时间反复进行此次试验,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取唾液腺的时候注意严格按照身体三分之一与头部拉扯,并在头部断开,恰好将唾液腺拉出,实施上可以再身体三分之一处用比较钝的解剖针,在头部位置使用锋利的解剖针,可以很轻松地实现断裂点的定位。 其次,怎样有效地去除唾液腺上粘连得脂肪,鉴于脂肪颗粒十分微小,而解剖针相对粗大,不易去除脂肪。在试验中发现使用缝衣针可以很轻松地实现脂肪的去除。 然后,去除脂肪后的唾液腺十分微小,很容易在用滴管滴加试剂的时候被吸走,导致前功尽弃。我在实践中发现,可以将试剂滴在唾液腺的旁边,然后用解剖针引流的方式来使试剂浸润唾液腺,有效地避免了唾液腺被吸走的现象。 最后,最关键的压片。我之前做的大概二十几次试验都没有很好的结果,原因都是染色体没有展开,在后期试验中,我采用了老师讲的用刀片垫着盖玻片反复按压激荡水流使染色体分开的方法,效果显著,接连几次实验中染色体都分散得很好,并最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戴灼华.1983.果蝇唾腺染色体与神经节染色体的比较观察。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