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视效果在数位创作上的应用以国小六年级欧普艺术教学设计为例.docVIP

错视效果在数位创作上的应用以国小六年级欧普艺术教学设计为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错视效果在数位创作上的应用以国小六年级欧普艺术教学设计为例

錯視效果輔助國小六年級歐普藝術課程學習效益初探 The study of using computer illusion to enhance Op Art learn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摘要】環顧目前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中,對於像歐普藝術這一類抽象的創作似乎比較少見,因此激發本研究運用心理學上錯視效果的理論,搭配繪圖軟體的輔助,創造屬於兒童自己的畫作,並且從中學得色相對比的概念,希望兒童在經由如此課程設計之後能夠對於歐普藝術有比較深一層的認識,也能對於顏色的搭配有更深一層的瞭解,為往後的藝術創作奠下更深一層的基礎。 【關鍵詞】錯視效果、歐普藝術、電腦繪圖 1. 前言 在過去的年代中,藝術創作和電腦科技似乎是兩個完全不相干的領域,一提到藝術創作,總讓人聯想到感性、直覺與創新;但是提到電腦科技時,人們腦中所閃過的念頭不外是0、1的世界,邏輯性的程式語言,不斷更新的軟體版本與硬體規格,要將這兩樣看起來背道而馳的領域結合起來,可能性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但是拜人類對於知識與科技不斷的求新求變之賜,在二十世紀中葉,漸漸的有藝術家將日常中常見的幾何元素融合到創作的作品中,並且獲得相當大的迴響,引領了另一波抽象的藝術風潮,而歐普藝術(optical art)也從那個時候開始,慢慢的廣為人們所熟悉。時至今日,在許多的商業設計上仍然可以看到歐普藝術的影子存在,例如:黑白交錯的方格布料,白底黑點或是黑底白點的衣飾配件,往往在人群中能很快的便能抓住其他人的注意力。 環顧目前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中,對於像歐普藝術這一類抽象的創作似乎比較少見,因此激發了筆者想要運用心理學上錯視效果的理論,搭配繪圖軟體的輔助,創造屬於兒童自己的畫作,並且從中學得色相對比的概念,希望兒童在上完這一門課之後能夠對於歐普藝術有比較深一層的認識,也能對於顏色的搭配有更深一層的瞭解,為往後的藝術創作奠下更深一層的基礎。 2. 文獻探討 2.1歐普藝術的意義與應用 「歐普藝術」(Op Art),也就是 Optical Art 的縮寫,原意是「視覺的藝術」,興起於1960 年代的歐洲,盛行於美國紐約。主張追求造形和色彩的純粹感覺,排斥一切自然再現的形象;使用黑白對比或強烈色彩的幾何抽象,加以組合排列,使觀者的視覺受到激烈的刺激而產生律動、顫動、錯視空間或變形等幻覺的藝術,並以平面的圖案設計卻可以達成人類視覺上有三度空間感的立體感。代表作家有艾伯斯(Albers)、瓦沙雷利(Vasarely)、萊利(Riley)等(黃睿友,2006)。 此類型藝術作品表現形式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所以特別受到矚目,也曾經被大量使用在商業設計上,諸如:服裝、布料以及室內設計上之重複圖案設計,甚至包含書籍封面與海報設計等等,都曾經造成一股旋風(李美惠,2004)。歐普藝術對於「光」與「色」的運用淵源於塞尚(Paul Cezanne)、秀拉(Georges Seurat)、馬奈(Edouard Manet)等作品中所顯示的光與色彩科學原理。承接新印象主義畫家秀拉的點描繪光譜顏色中的科學性分色及視覺混合技法,創出與自然光線中閃爍、顫抖之現象所相似的極明亮的燦爛的效果(郁道琦,2005)。 因此透過歐普藝術中強調色彩對比運用的觀念,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的視覺藝術教學,並經由適當教學設計,應當會對學生知覺色彩的對比關係建立,有積極輔助的效益。 2.2國小藝術與人文課程的學習現況探究 藝術是人類文化的資產,藝術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美化生活的知能,開發美感智能,培養文化素養,導入生活藝術殿堂(呂燕卿,2001)。「藝術與人文」即為「藝術學習與人文素養,是經由藝術陶冶,涵育人文素養的藝術學習課程。」本學習領域包含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等方面的學習,以培養學生藝術知能,鼓勵其積極參與藝文活動,提升藝術鑑賞能力,陶冶生活情趣,並以啟發藝術潛能與人格健全發展為目的。現今的藝術教育已逐漸脫離技術本位及精緻藝術所主導的教學模式與限制,而邁入以更自主、開放、彈性的全方位藝術學習,實施的方式採分段能力指標的方式進行:第一階段為國小一至二年級(融入生活課程),第二階段為國小三至四年級,第三階段為國小五至六年級,第四階段為國中一至三年級(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國民教育社群網,2008)。而課程目標分為以下三個: 探索與表現:使每位學生能自我探索,覺知環境與個人的關係,運用媒材與形式,從事藝術表現,以豐富生活與心靈。 審美與理解:使每位學生能透過審美與鑑賞活動,體認各種藝術價值、風格及其文化脈絡,並熱忱參與多元文化的藝術活動。 實踐與應用:使每位學生能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連,透過藝術活動增強對環境的知覺,認識多元藝術行業、珍視藝術文物與作品、尊重與瞭解藝術創作,並能身體力行實踐於生活中(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