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知识与技能
(1)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
(2)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共同探究,发现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
(2)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o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它是日本统治者推行扩张政策、蓄谋已久侵略中国的一个步骤。
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情景营造:播放《甲午风云》视频资料。提出问题:这段资料反映什么战争场面?交战的双方是谁?资料中的主要人物是谁?这场中日之间战争爆发,并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日本在走向帝国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制定了怎样的扩张政策?
1.战争爆发的导火线:1894年的朝鲜东学党起义。
2.战争的经过是怎样的呢?结合教材《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用投影显示
3.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4.逐条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提示:条约内容可以分为割地(领土)、赔款、开埠通商和设厂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
逐条归纳学生讨论的结果,并落实在教材上。最终得出结论:《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列强掀起划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1)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对外推行军事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逐渐强盛。但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阶级矛盾尖锐。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侵略扩张,从中寻找出路。其“大陆政策”是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
(2)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危机出现加快了日本发动战争的步伐。
(3)导火线是朝鲜东学党起义。
(4)此外,列强在远东的矛盾和清政府的腐朽也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2.甲午战争的爆发
(1)挑起战端——丰岛海面偷袭清军。1894年7月25日,日舰偷袭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的中国舰艇,战争爆发。
(2)陆战——平壤战役、辽东半岛战役损失惨重。日本还在旅顺进行疯狂大屠杀,全城2万余人遇难。
(3)海战——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使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3.甲午战争的结果
战争以清政府的最后失败而告终。1895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后来迫于法德俄三国的干涉,日本才同意中国追加3000万两白银作
为赎辽费,归还辽东半岛。
4.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影响
对中国来说:首先,主权进一步丧失;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其次,宣告洋务运动失败,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首先进行了军事改革。第三,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对日本来说:从战争中获得巨大利益,实力大为增强,挤进了列强行列,提高了国际地位。其次,利用中国赔款大力发展军事工业,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对远东国际局势来说:中国地位下降,日本地位上升并加快吞并朝鲜的步伐。同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了列强的争夺与矛盾,引起了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1)政治原因:外国教会势力肆意欺压民众,导致民教矛盾激化。民众积怨难申,因此组织反抗。
(2)文化原因: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以及传统的民间习俗有很大矛盾。
(3)地理因素:山东为孔孟之乡,民间传统十分深厚,是战争受害最严重地区,列强瓜分的起点。
(4)组织因素:甲午战争后,山东、直隶二带以抗洋为宗旨,大刀会、梅花拳、神拳等群众武装团体迅速发展,为义和团的广泛兴起提供了组织上的基础
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1)“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1898年,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人参加义和团斗争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对帝国主义认识不清,带有盲目排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件.ppt
-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ppt
-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共18张).ppt
-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课件.ppt
-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民族团结的加强.ppt
-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共24张).ppt
-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独立自主走向国际舞台》课件(共26张).ppt
-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共24张).ppt
-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doc
-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