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管理学第十章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三) 事故的直接原因分析 1 直接原因分析 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附录A中A.6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附录中A中A.7不安全行为。 两者在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 644 1—1 986)中有规定,具体如下。 1)(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等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2)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o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2 间接原因分析 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他。 二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分类 伤亡事故分类总的原则是适合国情,统一口径,提高可比性,有利于科学分析和积累资料,有利于安全生产科学管理。 伤亡事故的分类,分别从不同方面描述了事故的不同特点。根据我国有关劳动保护法规和标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事故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按伤害程度分类 指事故发生后,按事故对受伤害者造成损伤以致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分类 ①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为一个工作日以上(含1个工作日),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②重伤,指损失工作日为105个工作日以上(含105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重伤的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6000日; ③死亡,其损失工作日定为6000日,这是根据我国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和平均死亡年龄计算出来的。 损失工作日是指受伤害者丧失劳动能力(简称失能)的工作日。按标准(GB 544l一86)。 2 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 指发生事故后,按照职工所受伤害程度和伤亡人数分类: ①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②重伤事故,指有重伤但没有死亡的事故; ③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至2人的事故; ’ ④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至9人的事故; ⑤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3 按事故类别分类 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中,将事故类别划分为20类。这一分类方法同50年代制定的分类标准相比有所改进。具体分类如下: ①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不包括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 ②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③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 起重伤害、触电、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4 按受伤性质分类 人类受伤的类型(从医学的角度给予创伤名称)。 如:电伤、挫伤、割伤、擦伤、刺伤、倒塌压埋伤等。 第五节 事故责任分析 大纲要求: 一、了解事故性质认定的原则和程序 二、熟悉事故责任认定和处理的依据 三、掌握事故性质的认定方法 一 事故认定的原则及程序 (1)事故性质认定的原则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标准来认定事故的性质。 (2)事故性质认定的程序 ①区分事故的性质,按事故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 ②确定事故的责任者,根据事故调查所确定的事实,通过对事故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找出对应于这些原因的人及其与事件的关系,确定是否属于事故责任者;按责任者与事故的关系将责任者分为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③事故责任分析的步骤。 a.按照事故调查确认的事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