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PDF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PDF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第二章第二章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第二章第二章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2.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按照德布罗意的观点,和每个粒子相联系的都有一个波。怎么理解粒子性和波动性之间的联系, 这是量子力学首先遇到的一个根本问题。 能否认为波由粒子所组成?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粒子束的单缝或双缝等实验表明,若减小入射 粒子流的强度,让粒子近似地一个一个地从粒子源射出,实验发现,虽则开始时底片上的感光点是 无规则的,但只要时间足够长,感光点足够多,底片上仍会出现衍射花样。这说明,粒子的衍射现 象与是否有其他粒子无关。如果波由粒子组成,波的干涉、衍射等现象必然依赖于粒子间的相互作 用。这和上述实验结果矛盾。实际上,单个粒子也有波动性。 那么,能否认为粒子由波所组成,即是否可以认为粒子就是波包?答案也是否定的。以自由粒 子为例,由于不受外力场的作用,粒子的能量E 和动量p 分别为常量和常矢量。按德布罗意关系(1.4.1) 和(1.4. 2)式,和自由粒子相联系的波的频率和波矢分别为常量和常矢量。因此和自由粒子相联系的 波是平面波。即 i v v v v (p ⋅r −Et ) v ( ) ψ (r , t ) = Ae i k ⋅r −ωt = Ae h (2.1.1 ) 其振幅 A 与坐标无关。因此它充满全空间。若认为自由粒子由波组成,则一个自由粒子将占据整个 空间,这当然是不合理的。而且,自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相速度是k 的函数,按§1.4,必然存在色 散。如果把自由粒子看成是个物质波包,即使在真空中,也会因为存在色散而使粒子自动解体。这 当然与实际情况不符。 历史上,对波粒二象性和波函数的解释,一直是有争议的。即使到现代,也仍然有不同观点。 而且持不同观点的人有些还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但被物理学家们普遍接受的波函数的解释是 玻恩(M. Born)提出的统计解释。他认为,粒子在衍射或干涉实验中所揭示的波动性质,既可以看成 是大量粒子在同一个实验中的统计结果,也可以认为是单个粒子在许多次相同实验中显示的统计结 v 果。感光底片在r 处的强度,与打在该点的粒子数成正比,也和波函数在该点的振幅的绝对值的平 方成正比。波函数所刻划的实际上是粒子在某时刻在空间的几率分布。事实上,通常波动性总是指 某种物理量在空间的分布呈周期性变化,并且由于波的相干叠加,而出现干涉和衍射等现象。而在 玻恩的统计解释中,他保留了波的最重要的特性一一相干叠加,不过,他把 “某种物理量”改为 “粒 子出现的几率”。玻恩提出的波函数统计解释是:波函数在某一时刻在空间中某一点的强度,即其振 幅绝对值的平方和在这一点中找到粒子的几率成正比,和粒子相联系的波是概率波。 按照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有: (v ) 2 v (1) 由于ψ r , t 给出在 t 时刻,粒子出现在r 处的概率密度,因此原则上我们可由统计平均值 公式 ∗ (v) ψ f r ψ dτ v ∫ f (r ) = (2.1.2 ) ∗ ∫ψ ψ dτ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