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骨文形同形似字考释二则
甲骨文形同形似字考释二则
(首发)
陈年福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一、释“??”“齧”
《甲骨文合集》(以下简称《合集》)6664正片有字作下揭二形:
甲申卜[殻]贞:?[父]乙[降]?/
[甲申]卜殻贞:不隹[父]乙[降]?/
乙酉卜争贞:隹父乙降?/
贞:不隹父乙降?
上举为相同内容的两组对贞辞,其中的“”、“”二形,皆从??从又作,应为同字异体。《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以下简称《摹释总集》)将前两辞“”误摹为“”,将后两辞“”误摹作“”,而误为从口从又作。《甲骨文字诂林》(以下简称《诂林》)按语即据其误摹之形,举上揭第三辞谓“”字当为灾咎之义(916页)。而《甲骨文合集释文》(以下简称《合集释文》)则将二形幷释为“齿”字。
今按:《合集》6664正即《殷墟文字丙编》114片,后者甚清晣(见文后附图),第2辞“”字下部笔划边缘稍残,但仍可准确辨认,此字二形实皆从??(齒)从又作,古文字偏旁“又”与“攴”可相通用,故字当释为“??”。《说文》无“??”字,释“齩”为:“啮骨也。”段《注》:“俗以鸟鸣之咬为齩齧。”《字汇补》:“??,音义与齩同。”《康熙字典》:“??,《龙龛》同齩。”《集韵·巧韵》:“齩,也作嚙、咬。”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三:“《汉书·食货志》云:‘易子而齩其骨。’齩与?同。今俗语犹云‘齩骨’矣。”是“??”即“齩”、“?”字,亦即今天的“咬”字。在构形上,“”字从??从又,且“又(手)”在齿中,正是以牙齿咬手指会意。从词义上说,“咬”有伤害义。上揭卜辞“父乙降??”,正是“父乙降下伤害”的意思。卜辞有“降??(咎)”(《合集》808)、“降??(熯)”(《合集》10188)、“降??(摧)”(《合集》13737)、“降疒(疾)”(《合集》13855)等,幷皆疾祸灾咎之不祥,《诂林》按语释为“灾咎”义,正为比勘辞例而得来,其释义大致未误,惜未能对照清晣拓片,而失释字形。
以下释“齧”。
卜辞又有“来齒”、“来入齒”及“降齒”文例。例如:
…降?十三月。(合集17298,乙6511)
…禾帚…?降?(合集17297)——“”字下部适残,也有可能是“”字。
辛巳卜,争贞:其?来?/贞:亡来?/王曰:“吉。亡来。”(合集17301)
…?,其?来?(合集17078)
癸未卜,争贞:旬亡???王曰:“?求(??)。”三日乙酉夕丙戌,允?来入。(合集17299)
上揭数例由辞例可证,“齒”皆用为不祥之义。但“齒”在传世文献中并无此类用法,这让人颇不得其解。姚孝遂先生曾在《诂林》按语中举上揭后三例解释道:“‘亡来齒’为‘吉’,‘?来齒’曰‘?’,曰‘?祟(引按,今释求)’。《汉书·枚乘传》:‘腐肉之齒利剑’,注:‘谓当之也’。《文选》注:‘犹触也’。齿之用为齧、为齩(今字作咬),引申之为触犯之义。‘来齒’、‘来入齒’当指外族前来侵犯而言。”(2150页)笔者以为,此说恐难成立。检视卜辞可以发现,“齒”用为不详义之例并无关涉方族来犯之辞,故以“齒”义为侵犯不能证实。“齒”用为不详之伤害、祸孽义,其实不必曲从齒之用为齧、为咬来解释。甲骨文这类表示不详之义的“齿”字很可能用为“齧”字。如同甲骨文“卜”用为“外”、“女”用为“母”,古文字确有一字同时记录读音不同的两个词之例。而“齧”与“孽”古音相同,若以为卜辞中这类用为不详之义的“齿”实际上是“啮”字,当读为“孽”,就完全可以解释通了。再如:
丁亥卜争贞:王梦,??(合集11006)
…梦,隹?(齒)?(合集17457)
贞:王梦,隹之孽?二月。/贞:王梦,不隹之孽?(合集13507)
…梦,不隹孽?(合集17465)
上揭四例皆为卜梦辞,比较可以发现,“齒”与“孽”适对文同义,似可以作为“齒”字释为“齧”字之旁证。
或云,既获释“??”字,且同有“降齒”、“降??”之文例,为何不直取“齒”用为“??”说,而不烦辛苦迂曲释“齒”为“齧”而读“孽”。此亦有说。“齒”自可为“齧”,不可为“??”,因其“齧”“??”动作之不同也,正如可以说“咬牙啮齿”,但不可以说“啮牙咬齿”也。
二、释“垁”
《合集》33871片(拓片图见后)有下揭卜天气辞:
丙寅卜,丁卯其,雨?/
丁卯卜,今日雨?夕雨。/
戊辰卜,己启?不。/
己巳卜,庚启?不。/
庚不启?/
庚午卜,雨?/
乙亥卜,今日其,不雨?/
乙其雨?/
乙其雨?
此例“”字,《摹释总集》释同为“至”,《合集释文》也释同为“至”,但将前一辞漏释为:“丙寅卜,丁卯其左。”将后一辞释为:“乙亥卜,今日其至不晕雨。”
今按:“”字从倒矢从土作,而甲骨文“至”字作“”,从倒矢从一。两字虽形似,但区别也是非常明显的,“”字显然不能释同为“至”。其实,此字从矢从土,可径隶释为“垁”。“垁”即“城雉”之“雉”的初文。古代城高与长各一丈为一堵,三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