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9注射模具的 温度调节系统 2.9.1模具温度调节的必要性 (1) 模具温度调节对制品质量的影响 ①变形 ②尺寸精度 ③力学性能 ④表面质量 (2)模具温度调节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2.9.2 冷却系统的设计要点 (1)冷却系统的设计应先于推出机构。 (2)冷却水通道的设置 2.9.2冷却系统的设计要点 (3)冷却水孔直径的选取。范围:6-30 mm 常用孔径为φ6、φ8、φ10、φ12、φ16。 (4)普通模具和精密模具在冷却方式上有差异 2.9.2冷却系统的设计要点 (5)降低入水与出水温度差。 (6)冷却水道中,冷却介质的冷却路线应相等 2.9.2冷却系统的设计要点 (7) 冷却水孔的设置。 2.9.2冷却系统的设计要点 (8)尽可能使所有冷却管道孔分别到各处型腔表面的距离相等。 2.9.2冷却系统的设计要点 (9)应加强浇口处的冷却。 2.9.2冷却系统的设计要点 (10)应避免将冷却管道开设在塑件熔合纹的部位。 2.9.2冷却系统的设计要点 (11)冷却系统应防止漏水 (12)进口、出口水管接头的位置应尽可能设在模具的同一侧。进口与出口接头尽量不要高出模具外表面。 2.9.3 冷却回路的形式 2.9.3.1 冷却水道的连通方式 2.9.3 冷却回路的形式 2.9.3.1 冷却水道的连通方式 2.9.3.2 冷却水路结构 2.9.4冷却水道的简易工艺计算 (1)模具冷却时所需冷却介质的体积流量 (1) qv——冷却介质的体积流量,m3/min; W——单位时间(每分钟)内注入模具中的塑料质量,kg/min; Ql—单位重量的塑件凝固时放出的热量,kJ/kg; ρ——冷却介质的密度,kg/m3; c1——冷却介质的比热容,kJ/(kg·℃); θ1 θ2——冷却介质出口、进口温度,℃; Q1可表示为 Q1=[c2(θ3-θ4)+u] (2) 式中c2——塑料的比热容,kJ/(kg·℃); θ3、θ4——分别为塑料熔体的温度和推出前塑件的温度,℃; u——结晶形塑料的化潜热,kJ/kg。 常用塑料的比热容和潜热均可从经验表格中选择,Ql也可从经验表格中选择。 2.9.4冷却水道的简易工艺计算 (2)求出冷却水的体积流量qv后,便可根据冷却水处于湍流状态下的流速u与管道直径的关系,确定模具冷却水管道的直径d。 2.9.4冷却水道的简易工艺计算 (3)冷却管道总传热面积A(m2) (3) h—冷却孔壁与冷却介质之间的传热膜系数,KJ/(m2·h·℃) △θ—模温与冷却介质温度之间的平均温差,℃。 (4) ρ——冷却水在一定温度下的密度(kg/m3); v——冷却水在圆管中的流速(m/s); d——冷却管道的直径(m)。 2.9.4冷却水道的简易工艺计算 (4)冷却水在管道内的流速 (5) (5)求冷却管道总传热面积A (6) (6)模具应开设的冷却管道的孔数为 (7) L——冷却管道开设方向上模具长度或宽度(m); A——冷却管道总传热面积(m2); d——冷却管道的直径(m)。 例 注射成形聚丙烯制品,产量为50kg/h,用20℃的水作为冷却介质,其出口温度为27℃,水呈湍流状态,若模具平均温度为40℃,模具宽度为300mm,求冷却管道直径及所需冷却管道孔数。 (1) 塑料制件在固化时每小时释放的热量Q 查表取聚丙烯的单位热流量Ql=5.9×102kJ/kg 故Q=WQ1=50×5.9×102=2.95×104kJ/h (2)求冷却水的体积流量 由式(1)得 (3)求冷却管道直径,查表,为使冷却水处于湍流状态,取d=25 mm。 (4)求冷却水在管道内的流速,由式(5)得 (6)求冷却管道总传热面积A,由式(6)得 (5)冷却管道孔壁与冷却介质之间的传热膜系数A 查表,取f=7.22(水温为30℃时),再由式(4)得 * * 型芯冷却 型腔冷却 2.9.4冷却水道的简易工艺计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