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意匠.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意匠

浅析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意匠 【摘要】通过探究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与诗画、人文以及自然地关系来分析其意匠的表达。 【关键词】”就表现出园主把自己看成与自然浑然一体的那种闲适的心情,折射出来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园林的主题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道教的“道法自然”,禅宗思想中的“梵我合一”其实都或多或少的融入到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中。意在于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意境并不是简单的通过园林中有限的景象就能表现出来,而是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最终还是要通过人这个媒介得以表达,因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人文意蕴着实深厚。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意匠之与自然的关系。“效法自然”是一种传统的造园构思,意即在人工风景中同样尽量避免显露人为的痕迹。为了表现自然,造山理池成为了造园最主要的因素,而植物又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筑山是造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开创人为造山的先例还要追溯到秦汉的上林苑,掘太液池之土堆成岛,以此象征东海神山。后又有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此由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此外,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宋时期的叠山,明清时期造山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都体现出了造山已近自然之意。不论是那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使其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因此,理水成为了造山之外的另一种造园因素。大自然中以动水为主,而园林却是以静水为主,但此处的静水并不单调,因为人们可以通过欣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以寻求一种寂静深远的境界,此又为人生一大幸事。虽然自然园林以静水为主,但是也不乏一些水景表现出一种动态美,当然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动水不像喷泉,也不是那种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此外,植物也是造山理水不可缺少的因素,为了更加贴近自然,为了表现自然美,中国古代园林在造园的时候对植物的选择也极其考究,一讲姿美,二讲色美,三讲味香,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时又往往表达出人的精神境界,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瑕,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等等,古木繁花,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毋庸置疑,崇尚自然,效法自然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所遵循的准则之一,更可贵的是在与自然相切合的同时融入了自然之外的一些事物,特别是人的思想和情感,这使得中国古代园林更具意蕴,当然,这需要我们具有一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睛,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以此可见,中国古代园林可谓是效法自然却高于自然,将无穷无尽的意蕴蕴藏在丰富的景物之中,确实体现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以及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更高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如诗如画的中国园林,集建筑、书法、文学、园艺之精华,它隐去了西方园林那种无论建筑还是花坛树木造型都留下明显的人工痕迹,也摒弃了日本园林那种一味淡然的“枯山水”,而体现出一种模仿自然,艺术手段又不外露的完美境界。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诗画,以及它与中国自古以来深厚的人文环境的关系所表达的出来的意境,此外它与自然和谐关系所透露出中国人骨子里尊重自然的思想是相吻合的。作为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传输媒介和表达的载体,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的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参考文献:[1]李允鉌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