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7课陈情表教案二[ 高考].docVIP

河北省武邑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7课陈情表教案二[ 高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武邑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7课陈情表教案二[ 高考].doc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 题 《陈情表》二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相关文言知识及本文语言。 过程与方法 自读法、研讨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准确背诵默写 ? 难点 1、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课前检测 1、分组背诵第一、二段,注意感情基调:凄苦,悲凉;感激,恳切。 2、翻译第一、二段中重要句子,解释成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意思。 二、过渡语: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晓之以理”即“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大旗恰是“以孝治天下”。 三、研读: 第三段:坦陈经历态度,以求皇帝体恤。( 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找同学读第三段 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 圣朝以孝治天下(拿) 但以刘日薄西山(因) 无以至今日(不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远-形作动,远离 3.成语:日薄西山-—比喻人年老或事物衰微,接近死亡。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 朝不保夕――早上保不住晚上会发生变化,形容形势危急。 4.思考分析: ⑴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⑵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⑶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⑷“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5.指导学生朗读全段,提醒学生注意此段的感情基调――真挚,诚恳。 6.指导学生理解性的背诵第三段。 第四段:陈表乞养祖母,先尽孝后尽忠。 (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1.找同学读第4段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谨拜表以闻 以,来 闻-使动,使皇上闻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不胜…之情 3、思考分析: ⑴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⑵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4、指导学生朗读全段,注意此段的感情基调――忠诚,恳切,期待。 5、指导学生理解性的背诵第四段。 四、总结: (一)内容 全文可谓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忠”,至性之极,委婉之至,终于打动了皇帝,达到了自己上表的目的。 (二)特色 1、融情于事。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既有夙遭悯凶之悲情,也有相依为命之亲情;既有感恩知遇之忠情,也有终养祖母之衷情。这都是通过叙事和抒情来表达的。文章很好的把叙事、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出浓郁的“情事”之气。 2、语言生动形象,自然精粹。 本文语言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不见丝毫斧凿痕迹,但又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比喻句,有骈文整丽之工,有“赋”的语言特点。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明确: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⑵“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境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ingming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