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工开题报告年产6000吨味精厂糖化车间工艺设计课件
年产6000吨味精厂糖化车间工艺设计
姓 名 : 梅 梅
班 级 : 化工1001班
指导老师: 郑辉杰 副教授
开题报告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1
目录
第一部分:
味精简介及味精工业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第二部分:
糖化技术方案的比较及确定
2
第一部分:
味精简介及味精工业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3
1.1味精简介
化学名称:L-谷氨酸单钠-水化物;L-α-氨基戊二酸单钠一水化物。
商品名称:味精、味素、谷氨酸钠,因味精起源于小麦,俗称麸酸钠。
英文名称:Monosodium L-glutamate ,简写为MSG。
结构式: HOOC-CH2-CH2-CH-COONa·H2O
︱
NH2
分子式:NaC5H8O4N·H2O,分子量(含水):187.13
4
味精的物理性质
无色至白色的柱状结晶或白色的结晶性粉末
易容易水
不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
难溶于纯酒精
5
味精的化学性质
主要发生的反应:
与酸盐反应生成谷氨酸盐
C5H8NO4Na+HCl→C5H9O4N+NaCl
Ⅱ. 与碱反应生成谷氨酸二钠盐 C5H8NO4Na+NaOH→C5H7O4NNa2+H2O
6
1.2 味精的工业发展史
第一阶段:1866年德国人H·Ritthasen(里德豪森)博士从面筋中分离到氨基酸,他们称谷氨酸。1908年日本东京大学池田菊苗试验,从海带中分离到L—谷氨酸结晶体。
第二阶段:以面筋或大豆粕为原料通过用酸水解的方法生产味精,在1965年以前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
第三阶段:自1965年以后我国味精厂都采用以粮食为原料(玉米淀粉、大米、小麦淀粉、甘薯淀粉)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谷氨酸钠。
7
从1923年我国开始生产味精以来,至今已有90余年历史。
中国味精工业的发展
面筋、豆粕
水解法
谷氨酸
糖质
发酵法
谷氨酸
8
我国味精工业糖化工艺技术新进展
以淀粉或大米为原料生产味精,首先要制备葡萄糖。其工艺方法进展历程:酸法水解→酶酸法水解→双酶法水解。双酶法制糖,糖液质量好(含糖量高,透光率高),淀粉转化率高,有利于发酵和提取。目前水平:透光率85%以上,含糖30%以上(淀粉原料),糖纯度98%以上,转化率95%以上。
9
国外优势
原料:具有成本优势。
生产方式:提取、精制生产单元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装备水平:自动化程度高,机器装备先进,运行稳定,生产环境好。
生产率:设备产能高
生产技术水平较高
生产工艺方法:发酵强度高,夫酸热量高,利于精制收率提高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并且利于环保治理。
提取:连续浓缩等点法精制
环保治理:资源化利用高,生产液体肥料或固体肥料,治理彻底,完全达标排放,并且有一定收益。
10
第二部分
糖化技术方案的比较及确定
11
毕业设计环节基本内容包括:
掌握味精厂糖化车间工艺设计的基本流程
收集数据、查阅文献、设计生产工艺流程
进行工艺计算和设备选型
绘制工艺流程图、设备配置图、设备布置图和管道布置图
毕业设计基本内容
12
将淀粉质原料进行蒸煮目的:
糊化,采用的方法是用加热蒸汽加热蒸煮。
蒸煮的第二个目的是借助蒸汽的高温高压作用,把存在于原料中的大量微生物进行灭菌,以保证发酵过程中原料无杂菌污染,使酒精发酵能顺利进行。
2.1糖化的意义及目的
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谷氨酸产生菌都不能直接利用淀粉,也基本上不能利用糊精。因此,当以淀粉作为原料时,必须先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才能供发酵使用。
13
2.2液化工艺条件的论证
(1).液化的目的
是为了给糖化酶的作用创造条件,而糖化酶水解糊精及低聚糖等分子时,需先与底物分子生成络合结构,然后才发生水解作用,使葡萄糖单位逐个从糖苷键中裂解出来,这就要求被作用的底物分子有一定的大小范围,才有利于糖化酶生成这种结构,底物分子过大或过小都会妨碍酶的结合和水解作用速度。液化达到终点后,酶活力逐渐丧失,为避免液化酶对糖化酶的影响,需对液化液进行灭酶处理,一般液化结束,升温至100℃保持10min即可完成,然后降低温度,供糖化用。
14
2.2液化工艺条件的论证
淀粉酶的液化能力与温度和pH值有直接关系
酶活力的稳定性还与保护剂
(3).液化程度的控制
(2).液化的条件
15
2.3糖化的方法及其比较
糖化工段主要有酸解法、酶酸法、双酶法这三种方法。
三种糖化工艺,各有其优缺点。
从糖液质量、收得率、耗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