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5—2016学年上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将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摘编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竹子后来被视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它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C.《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C.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D.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 高考].doc
- 河南省罗山县楠杆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
- 河南省罗山高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
- 河南省罗山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培优考(一)化学试题(精英班)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
- 河南省罗山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培优考(三)化学试题(精英班)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
- 河南省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生物复习精选专题练:DNA的结构与复制(Word版含解析)[ 高考].doc
- 河南省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生物复习精选专题练: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Word版含解析)[ 高考].doc
- 河南省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生物复习精选专题练: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Word版含解析)[ 高考].doc
- 河南省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生物复习精选专题练: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Word版含解析)[ 高考].doc
- 河南省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生物复习精选专题练:人类遗传病(Word版含解析)[ 高考].doc
-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
-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
-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
-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
-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
-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
- 河南省鹤壁浚县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
- 河南省鹿邑三高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课改班)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
- 河南省鹿邑三高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卫星班)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
- 河南省鹿邑伯阳双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高考].doc
最近下载
- 胎圈钢丝市场洞察报告.pptx VIP
- Starter Unit 2 Keep Tidy Section A 1a-2e 课件 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pptx
- (9号)青岛天信电气500KW变频器培训资料(四象限).ppt
- 传统风貌区打测绘说明书.pdf
- 2025年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金蝶云星空操作手册V3.5.docx VIP
- 《质量管理》试题题库汇总及参考答案 .pdf VIP
- 2024年八个方面检视剖析材料.docx VIP
- 202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建设预算项目划分导则.docx VIP
- 基于文旅融合视角的研学旅游产品创新发展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