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褒城在褒斜道交通史上的地位述论.pdfVIP

古褒城在褒斜道交通史上的地位述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8月 安康学院学报 Aug.2017 第29卷第4期 of Vol_29No.4 Jounaal AnkangUniversity DOI:10.16858/j.issn.1674-0092.2017.04.002 古褒城在褒斜道交通史上的地位述论 梁中效 (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汉中723001) 摘要:古褒国与夏商周中原王朝的交通道路就是褒斜道,褒斜道开通于商朝,发展于西周,为春秋战国时期 栈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秦汉时期的褒斜道是国家心脏地带关中通向汉中、蜀中的官驿大运,是秦蜀“天府之国” 的经济大动脉,而褒中县城(古褒城)恰好是这一条国道线上的咽喉;唐宋时期,在褒国都城所在地设立的县名之 为褒城县,虽然秦蜀之间的国道改线为陈仓、凤县、汉中,但仍名之为褒斜道;明清时期褒城县相沿不改,只是将 唐宋褒斜道更名为“连云栈道”,古褒城在南北交通中的地位丝毫没有下降。因此,古褒城见证了秦蜀古道的千年沧 桑,是褒斜道得名并发展的桥头堡。 关键词:古褒国;褒斜道;古褒城;连云栈道;地位述论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92(2017)04—0010—06 古褒城位于褒斜道的南出口,是进入褒斜道的 十六年,秦厉公城南郑。此谷道之通久矣。” 御 门户。因此,在两千余年褒斜道发展的历史上,古 览》卷78引《春秋命历序》: “人皇氏九头,驾六 褒城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影响。 羽,乘云车,出谷口,分九州。”三皇皆龙身,烛 一、古褒国与褒斜道的开辟 龙为日神,羲和为御,必乘云车。 《山海经·大荒 褒斜道的开通与古褒国有关,相传三皇时代褒 北经》说: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 斜道已有交通住来。古褒国乃夏朝的方国[1]。馒 有神人面蛇身而直目、正乘。以能烛九阴,是谓烛 记·六国年表》说: “禹生于西羌”,即四川汶川, 龙。”这里的“直目”即纵目,三星堆铜人目凸作 与汉中盆地接近,皆属华夏梁州之域。 馒记·夏 柱状,可作直目看待,也许摹仍日神烛龙,取其可 本纪》记载: “华阳、黑水唯梁州”, “太史公日: 烛照九阴,使众鬼警恐无所遁形f2】。这种与龙的关 禹为姒姓,其後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 系,褒国也经历过。夏朝时,褒国与定都中原的夏 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 王朝关系密切。 役记·周本纪》说: “昔白夏后 在洪水滔天,泛滥于九州之时,夏禹自西向东、自 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於夏帝庭而言日: ‘余,襄 北向南治理洪水, “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治致之 之二君。’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b请 川”。褒人祖先因佐理大禹治水,不辞劳苦,任劳 其蒙而藏之,乃吉。”龙行夏庭,自号褒之二先君, 任怨,历经十余载,拯救华夏子孙于水深火热之 反映出褒国与夏庭之间常有往来。 际。以有褒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分封到今天汉 商朝时,褒国是商王朝进入西南的咽喉。褒国 中市以北,建立了诸侯王国。享国时间悠久,历经 与蜀国、巴国等均为西南著名方国。甲骨卜辞有多 夏、商、周三朝,雄踞于关中盆地与四川盆地之间 条记载: “伐缶与蜀” (㈣1175)、“缶累蜀受 的汉中盆地中央。常璩《化阳国志·序志》引《蜀 年” (《乙》6423)、“王敦缶于(与)蜀”(缔恸 纪》说: “三皇乘祗车出谷口。秦宓日‘今之斜谷 1175)等pJ。这里的“缶”应即文献中的“褒”,因 也。’及武王伐纣,蜀亦从行。《史记》:周贞王之 古无轻唇音,读“褒”为“缶”。“褒”即夏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