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新丝绸之路与陆权竞争.docx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邦:新丝绸之路与陆权竞争

新丝绸之路与陆权竞争2013年11月22日 07:15 AM中国安邦集团董事长、首席分析师 陈功辽宁号航母的一声鸣笛,宣告中国开始进入了海洋新纪元。多少人的期盼,多少代的理想,终于似乎要实现了。航母是国家资源的象征,维持一支航母编队所需要的资金极为巨大,“里根”号“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造价超过50亿美元。有人做过粗略统计:“尼米兹”级航母航行1小时要支出6万美元,仅这一项开销每年就可能超过5亿美元。一艘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建造费用约为50亿美元,算上配属舰艇、舰载机、人员开支、日常消耗和训练等费用,从服役到退役,一艘航母总共会吞掉约330亿美元。此外,一个航母编队每年的维护费用,也高达20亿美元左右。美国计划建造的“福特”级航母,单舰成本即高达120亿美元。一旦你真正进入海洋,一个海权主导的时代就已开启,而这个海权主导的时代意味着巨大的资源投放以及代价高昂的国家战略取向,这一切令人不能不谨慎以待。在亚洲大陆的腹地,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成立于2010年,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成立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震惊了世界,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度引发了关注。习近平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由此作为起端,新丝绸之路几乎在转瞬之间,从少数学者的办公室研究,走向了社会大众,人们似乎突然发现,大陆的魅力并非随着岁月削减,相反它正在重新唤醒人们的想象力。问题在于,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海洋与海权相关联,大陆与陆权有联系。中国在世界上是一个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始终面临陆海两个方面的压力,尤其是清朝以来,“塞防”和“海防”危机深重,两个方向都防,最后那个也没有防住,使得清王朝最终走向了崩溃。因此未来的中国,是否有可能同时在陆权和海权两个领域同时展开自己的全球竞争,这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大问题。一、中国从来不是海洋帝国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从来不是一个海上强国,从来不是一个海洋帝国。很多人对此会以“郑和下西洋”的例子来反证这个观点的“错误”。其实,中国先人的几次远洋航行与海洋帝国毕竟是两码事,一个重点在“航行”,一个重点在“帝国”;一个重点在“技术”,一个重点在“制度”,因此用“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成就来证明中国是一个海洋帝国,实际等于是在用互不相及的两者互证,可谓谬之千里了。600年前的中国,从1405年开始的28年间,郑和率领中国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访各国,郑和的确是世界历史上的最伟大航海家之一。在这28年的时间里,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航西洋,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在世界航海史上,郑和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的李约瑟博士估计,1420年间中国明朝拥有的全部船舶,应不少于3800艘,超过当时欧洲船只的总和。今天的西方学者专家们也承认,对于当时的世界各国来说,郑和所率领的舰队,从规模到实力,都是无可比拟的。对于郑和神圣的远洋航行壮举,由于我们关心的问题重点不同,所以一个不得不问的问题是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对此,目前一些神乎其神的普遍观点都是可质疑的,真正值得相信的是,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就其活动的性质来说,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队,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团,而是由封建统治者组织的兼有外交和贸易双重任务的船队。他出使的主要任务,就是招徕各国称臣纳贡,与这些国家建立起明王朝与藩属之国的关系。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郑和所到各国以后,第一件事便是宣传朱棣的皇帝诏书。向各国宣谕:明朝皇帝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国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来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说的去做,各国之间不可以众欺寡,以强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来朝贡,则礼尚往来,一律从优赏赐。难怪在梁启超就郑和远航评论说,“其希望之性质安在,则雄主之野心,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娱耳。”从表面上看,郑和船队每次出海,“云帆蔽日”,浩浩荡荡,但从实质上看,却是“孤帆远影”,在它的后面没有、也不许跟随民间海商的船队,厉行禁止民间海商“片板不许下海”。事实上,在明成祖和郑和死后不久,中国船队便绝迹于印度洋和阿拉伯海,中国的航海事业突然中断,这使得中国与西洋各国业已建立起来的联系戛然而止。从此,中国人传统的海外贸易市场逐渐被欧洲人所占据,并最终退出了正在酝酿形成中的世界性市场。真正海洋帝国的作法正好相反,哥伦布和达?伽马开辟新航路后,在西欧激起了远洋航海的热潮。在中国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