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看中式菜肴翻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关联理论看中式菜肴翻译.DOC

从关联理论看中式菜肴翻译 赵洪鑫余高峰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华美食也逐渐走向世界。为推动我国 美食文化名扬海内外,中式菜名的英译成为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概述关 联理论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丫关联理论对不同屮式菜名翻译方法在具体实 践中的指导作用,并结合例子加以探讨,以便人们进一步了解菜名翻译的要点, 从而深化在目的语中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 关联理论;屮式菜名;翻译方法; 研宄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上海理工大学2017人文社科培育基金项0 (SK17ZD05) 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Zhao Hongxin Yu Gaofe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growing international influences of China, Chinese food is nowseen all over the world. Translating Chinese dishes into English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Chinese diet culture. With real-life exampl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in order to offer the best possible translation. Keyword: Relevance Theory; Chinese dishes; translation methods; 屮国素有“烹饪王国”的美誉,著名烹饪厨师刘永安曾查阅全国各地的百余本 菜谱,并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出中国菜肴有5 400余种,菜肴的种类繁多,一方 面体现了国人对饮食文化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可见菜名的翻译难度。众所周知, 中丙方文化渊源和历史典故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菜肴这类特色词语很难在英 语中找到对疲的表达,若翻译不当容易令外国人士感到迷惑不解,从而降低对 某道菜或某类菜的食欲和兴趣。因此,对于译者而言,不仅要准确理解菜名的精 髓之处,而且要结合译文接受者的认知环境和接受能力完成翻译。鉴于此,本文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研宄中式菜肴的翻译,希望给相应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些有 价值的参考。 一、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是在语用学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出自法国科学家 D. 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D. Wilson于1986年合著的《关联:交际与认知》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一书,强调将语言交际视为一个 “明示到推理”的过程,并II以认知为视角将语言交际定义为“按一定的推理 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对说话人而言,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即表达出自己的 意阁;对听话人而言,交际是一个推理的过程,其针对的是话语的暗指、隐喻和 言外之意等内容。听话者在推理过程中付出的认知努力越小,关联性就越强,如 果听话者能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就说明双方的交际活动中 出现了最佳关联性。Sperber和Wilson的学生Gutt根据此理论对翻译作了深入 研光,并在1991的《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中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关联翻译理论,耍求 将翻译与认知、关联原则结合起来,将关联性看作是原文理解和翻译过程中的依 据。译文能否提供最佳语境效果、能否创造出与读者的最佳关联是翻译成功的决 定性因素。所以,翻译应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并II译文必须表达得清楚自然, 不应有任何理解上的困难。以上|人容可以看出,关联理论对译考提出了相应的要 求,就其属性而言,译者的身份具有“二重性”,既是原文的读者又是译文的 作者,因此译者既要理解作者的意图,也要明白读者的期待,在保证交际成功 的前提下,将译文尽可能向原文靠拢,创造最佳关联效果[1]。 翻译是第三种文化,既不是原语文化,乂不是译入语文化,它是概念整合的结 果,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交际活动;关联理论是 一种以交际和认知为核心的语言交际理论,是一种认知理论,也是一种交际理 论m。关联理论虽不是翻译理论,但它能够被有效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