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生物油脂
前言 开发生物油脂的重要意义 国内外对油脂开发的情况 生物油脂简介 微生物油脂的产油机理 生产工艺及培养步骤 生物油脂的利用和展望 前沿 随着石化资源日益枯竭,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石油供求矛盾日渐突出,寻找和开发石化资源的替代能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现在科研工作者将生物柴油作为新一代替代物。它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油脂生产的。生物柴油是重要的液体可再生能源产品之一,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甲醇(或乙醇),可以代替全部或部分石化柴油,生物柴油具有能量密度高,润滑性好,储运安全,抗爆性好,燃烧充分等优良使用性能和再生性,环境友好性特点。 目前,国际上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仍以植物油为主, 原料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70%~85%, ,这严重地制约了生物柴油的产业化进程。一些微生物菌体油脂含量超过其细胞干重的70%,因此利用微生物油脂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在未来生物柴油产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开发微生物油脂的意义 微生物油脂资源是可无限再生产的资源。而石油的开采量仅供人类50年的使用。因此,石油化工产品逐渐向油脂化学产品转移也是必然的。 通过微生物发酵,把农副产品及其食品工业的造纸工业中产生的废弃物都可加以利用,同时还保护了环境。 生产微生物油脂不受场地、不受季节和气候变化,不受原料生产的影响,一年四季除设备维修外,都可连续生产。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对油腊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微生物油脂可以弥补不足。 具有功能性,从丝状真菌中提取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 如r一亚麻花生四烯酸、EPA、DHA等保健微生物油脂。 不饱和脂肪酸的作用 1.调节血脂 高血脂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脑血栓、中风等疾病的主要原因,鱼油里的主要成分EPA和DHA,能降低血液中对人体有害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能有效地控制人体血脂的浓度;并提高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地含量。维持低浓度血脂水平对保持身体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内分泌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2.清理血栓 降低血液黏稠度,增进红细胞携氧的能力。鱼油中的EPA,还有防止血小板粘连、凝聚的功能,因此它可以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预防中风。 3.免疫调节 补充EPA、DHA。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自身免疫系统战胜癌细胞的能力。日本的研究发现鱼油中的DHA能诱导癌细胞“自杀”。 4.维护视网膜提高视力 补充足够的DHA对活化衰落的视网膜细胞有帮助,对用眼过度引起的疲倦、老年性眼花、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有治疗作用。DHA可提供视觉神经所需营养成分,并防止视力障碍。 5.补脑健脑 DHA是大脑细胞形成发育及运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人有记忆力、思维功能都有赖于DHA来维持和提高。补充DHA可促进脑细胞充分发育,防止智力下降,健忘及老年痴呆等。 6.改善关节炎症状减轻疼痛 Omega-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辅助形成关节腔内润滑液,提高体内白细胞的消炎杀菌的能力,减轻关节炎症状,润滑关节,减轻疼痛。 国内利用微生物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1988年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利用M102菌株进行发酵生产γ-亚麻油酸,含量为8.0%。 1993 年南开大学生物系用深黄被孢霉为出发菌株, 经紫诱变后,在发酵生产γ- 亚麻酸, 菌体得率为29.3%, 油脂含量达44.7%, 其中γ- 亚麻酸含量达9.44%。 武汉烯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曾于2000年引进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花生四烯酸高产菌发酵技术, 在50 t 罐生产时, 花生四烯酸含量在50%以上, 干菌体得率超过3%, 总油脂超过30%。 2003 年施安辉等通过对粘红酵母GRL513 生产油脂的研究发现, 最终油脂产量可达菌体干重的67.2% 国外对于微生物油脂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德国科学家就曾试图利用酵母、单细胞藻类和菌类生产油脂, 以缓解当时食用油脂供应不足的状况, 后因战争爆发而中止研究。 在20 世纪40 年代, 人们发现了高产油脂的斯达凯依酵母、粘红酵母、曲霉属及毛霉属。 1986 年, 日本和英国首先推出了含γ- 亚麻酸(GLA) 微生物油脂的保健食品、功能性饮料、高级化妆品等。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 特种油脂的发展愈来愈受重视, 研究人员相继从丝状真菌、细菌、酵母和微藻类中,开发了能生产许多特种油脂的菌种, 并取得突破, 为进一步形成生产力提供了技术依据。 微生物油脂(microbial oils)又称单细胞油脂(single cell oil,SCO),是由酵母、霉菌、细菌和藻类等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利用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普通油脂为碳源、氮源、辅以无机盐生产的油脂和另一些有商业价值脂质。在适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老旧小区改造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JT-T-991-2015桥梁混凝土表面防护用硅烷膏体材料.docx VIP
- 耳鼻喉科科室现状与发展规划书.docx VIP
- GARTNER评估数据资产价值分析报告.pdf VIP
- 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践应用探究.docx VIP
- 电气工程系统调试方案.docx VIP
- 2024-2025学年 平方根及立方根(七大题型)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真题检测试题.pdf VIP
-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实验室内审员培训班培训讲义适用于ISOIEC17025:2017.pdf VIP
- 备自投原理及要求.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