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荆钗记
《荆钗记》,一根荆钗定姻缘
《荆钗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剧目。元代苏州作家柯丹丘创作了南戏(宋代以来流行于南方地区的戏曲形式)《荆钗记》,在明清时期被广泛编演,很多剧种都移植改编。但基本故事情节与戏剧结构都没有大的变化。
京剧《荆钗记》的故事是这样的:钱载和有女钱玉莲,打算许给老朋友王氏之子王十朋为妻,可是他的继室孙氏则要将钱玉莲嫁给自己的侄子孙汝权,互争不决,只得将两家聘物陈列由钱玉莲自择。钱玉莲选中的恰是王十朋所送“荆钗”,决计嫁给王十朋。婚后不久,王十朋赴考得中状元,可是因为没有答应宰相秦桧的招赘,被贬谪潮州去当“佥判”。孙
汝权假造王十朋家书,声称王十朋已在相府招亲,改钱玉莲为妾。孙氏因此逼迫钱玉莲改嫁孙汝权。钱玉莲不从,悲愤投江自尽,恰巧被福建安抚使邓杰侯所救。王十朋遣人接母至潮州,闻钱玉莲噩耗,哀痛欲绝,孙汝权亦因钱玉莲之死而投江自尽。邓杰侯携夫人出巡潮州,伪称有女,强婚王十朋,更索荆钗为聘。洞房之夕,真相始明,夫妻团聚。
“荆钗”的象征性意义
《荆钗记》中最重要的道具“荆钗”,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象征性意义的物件。
荆也叫牡荆、荆条、黄荆,属于马鞭草科的一种落叶灌木。“荆钗”就是用荆条制成的极其简陋的发夹,是贫家妇女用以束发的工具。
《后汉书?逸民传》记载,东汉初年时的隐士梁鸿听说有个同乡孟氏的女儿孟光一直仰慕自己,年过三十仍然未成婚,于是也不管孟光那又黑又胖的长相,毅然聘为妻子,要求女家以布衣、麻鞋、织具、农具为嫁妆。孟光刚做新娘,难免穿着打扮一番,可入门七天,梁鸿没有理睬过孟光。孟光跪倒床前请教,梁鸿才说:“我娶妻是要能够一起过隐居生活的,你这样穿丝绸、抹胭脂,可不是我愿意见到的。”孟光于是把头发的发髻梳得高高的顶在后脑勺上便于劳作,穿着粗布衣服下田干活。梁鸿非常喜欢。后来梁鸿为躲避迫害隐名逃到江南,为一户大地主家舂米,住在简陋的披屋里,可每次吃饭的时候,孟光还是“举案齐眉”,以示尊敬。因此后世传为夫妻相敬如宾的美谈。孟光作为贞节妻子的典范,《太平御览》引《列女传》里就将孟光的衣着形容为“荆钗布裙”,表彰她安于贫困、严守妇道。后来还演变成谦称自己的妻子为“荆室”、“拙荆”。
南朝刘宋时,虞通之为江南名士江撰写的婉拒皇室通婚要求的表文里说,自己家很穷,儿子将近二十岁,已经定了婚,“荆钗布裙,足以成礼”。由此,“荆钗”又和聘礼搭上了关系,讹传为梁鸿以“荆钗”为聘礼,娶孟光为妻。在元代南戏《荆钗记》里,来王家说亲的许将士和钱玉莲的父亲钱贡元,一见王母以荆钗为聘礼,都欢喜道:“昔日汉梁鸿聘孟光,荆钗遗下,岂不是达古之家?”“论荆钗名本轻微,汉梁鸿已仗得妻,芳名至今留传于世。”都觉得是个夫妻好合的好兆头。京剧里钱玉莲回绝继母的唱词也说:“母亲休把怒气生,女儿来说听分明:荆钗虽非金银制,休要把它看得轻。汉朝梁鸿孟光配,达古之物今犹存。”
荆钗和彩礼
荆钗确实是“达古之物”,几乎毫无价值可言。这样的东西似乎只能作为定情的表征之物,作为正式的聘礼就实在是太寒酸了。
在近代京剧《荆钗记》中,钱载和到王家提亲时,王母以家贫为由推辞。
王母(白):“承蒙员外见爱,只是家中贫寒,不敢遵命。”
钱载和(白):“嗳,只要女婿才貌双全,聘礼何拘轻重!”
王母(白):“员外乃富庶之家,老身乃贫寒之户。唯恐玷辱令嫒。”
钱载和(白):“老夫人何必太谦,此乃是老夫情愿。”
王母(白):“既是员外不弃寒微,肯赐婚配,感激之甚。啊,儿呀,你父死后,无有所遗,只有这支荆钗。”(王母拔钗)
王母(白):“就拿它作为聘礼吧!”
钱载和回家回报继室孙氏,孙氏恰好接到侄子孙汝权的“定礼”,是有三钱多重的“金钗”。而钱玉莲愿意接受荆钗、而不要金钗。孙氏大为光火:“嘿!我把你这老东西啊,你不是非要给王家吗?也成!我要他不过三天,就得抬亲,还要五百两银子的彩礼;叫丫头光着上轿,什么都不给。要是不成,咱们就吹!可他妈的把我气死喽!”
钱载和无奈,赶紧偷偷吩咐手下:“速备纹银一千两,急速送到王家,叫他三日之内,前来抬亲。快去,快去!”终于达到孙氏的要求,钱玉莲出嫁到王家。
显然,在京剧《荆钗记》的编演者看来,荆钗确实只能算是个象征性的“定礼”,不是正式的“聘礼”,才有后来钱载和暗赠银两来为王家做“彩礼”的剧情。
但是在元代南戏《荆钗记》原作里,并没有钱玉莲父亲暗中资助王家再给聘礼、财礼的情节。而竞争者孙汝权一次下聘,“买牛马便说价钱,亲事只说财礼”,立刻“取金钗一对,压钗银四十两”,要媒婆带过去。并向媒婆许诺:“妈妈,成亲之后,自有礼物登门谢媒。花红羊酒锦缎赠之。”在谎报王十朋被宰相招赘后,孙汝权再下聘礼:“如蒙允肯,事不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