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学]生物化学第七章糖类与糖类代谢
新陈代谢的概念及内涵 第七章 糖类与糖类代谢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糖类 第二节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第三节 糖酵解 第四节 三羧酸循环 第五节 磷酸戊糖途径 第六节 糖的异生作用 第七节 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糖类 一、糖的分类 二、糖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单糖磷酸酯 二、糖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作为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作为其它生物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脂等合成的前体 ?作为生物体的结构成分 ?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 第七章 糖类与糖类代谢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糖类 第二节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第三节 糖酵解 第四节 三羧酸循环 第五节 磷酸戊糖途径 第六节 糖的异生作用 第七节 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第二节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一、双糖的酶促降解 两种淀粉酶性质的比较 α-淀粉酶 不耐酸,pH3时失活 耐高温,70?C时15分钟仍保持活性 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 ?-淀粉酶 耐酸,pH3时仍保持活性 不耐高温,70?C15分钟失活 主要存在植物体中 淀粉的磷酸解 磷酸化酶 转移酶与脱支酶 (二)、糖原的降解 糖原磷酸解的步骤 第二节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葡萄糖的主要分解代谢途径 第七章 糖类与糖类代谢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糖类 第二节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第三节 糖酵解 第四节 三羧酸循环 第五节 磷酸戊糖途径 第六节 糖的异生作用 第七节 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动物细胞 第三节 糖 酵 解 (一)概念 (二)化学历程 (三)调控 (四)化学计量 (五)生物学意义 (六)丙酮酸去路 (一)概念 糖酵解是酶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ATP生成的过程。是一切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 1940年被阐明。 Embden,Meyerhof,Parnas等人贡献最多,故糖酵解过程一也叫Embdem-Meyerhof-Parnas途径,简称EMP途径。 在细胞质中进行 其它糖进入单糖分解的途径 (六)丙酮酸去路 丙酮酸的无氧降解及葡萄糖的无氧分解 丙酮酸的有氧氧化及葡萄糖的有氧分解 (一)概念 (二)化学历程 (三)调控 (四)化学计量 (五)生物学意义 (六)丙酮酸去路 (一) 丙酮酸氧化生成乙酰CoA (二) 化学历程 (三) 调控 (四) 化学计量 (五) 生物学意义 (六) 回补反应 大肠杆菌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缩写 肽链数 辅基 催化反应 丙酮酸脱氢(羧)酶 E1 24 TPP 丙酮酸氧化脱羧 二氢硫辛酸乙 E2 24 硫辛酸 将乙酰基转移到CoA 酰转移酶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E3 12 FAD 将还原型硫辛酰胺 转变为氧化型 丙酮酸脱氢酶系 TCA第一阶段:柠檬酸生成 TCA第二阶段:氧化脱羧 TCA第三阶段:草酰乙酸再生 (四)化学计量 葡萄糖完全氧化产生的ATP 在组织中添加酵解抑制剂碘乙酸或氟化物(抑制烯醇化酶)等,葡萄糖仍可被消耗,证明葡萄糖还有其他代谢途径。 1954年Racker,1955年Gunsalus发现了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简称PPP途径,也叫磷酸己糖支路。 在细胞质中进行。 (一)反应历程 (二)调控 (三)意义 两个阶段 磷酸戊糖途径的氧化脱羧阶段 磷酸戊糖途径的总反应式 高等植物葡萄糖的合成途径: 卡尔文循环 蔗糖、淀粉的降解 糖异生 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合成途径: 糖原的降解 糖异生 糖异生主要途径和关键反应 糖异生途径关键反应之一 糖异生途径关键反应之二 糖异生途径关键反应之三 糖酵解和葡萄糖异生的关系 三、意义 动物在饥饿、剧烈运动时糖原下降,可将生糖氨基酸及糖酵解产生的乳酸异生为糖,以维持血糖水平。 当油料种子萌发时,脂肪酸经乙酰CoA通过乙醛酸循环合成琥珀酸 TCA循环 糖异生 糖酵解作用 6-P—果糖 糖异生作用 - 糖异生与糖酵解作用的相互调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