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止血与血栓
止血与血栓实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检验系血液教研室) 夏文权 束臂试验(一期) 原理: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有赖于毛细血管的结构,功能和血小板质和量的正常,也与某些体液因素有关,当上述因素有缺陷或受到某些理化因素的影响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就受到破坏,所以束臂试验又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apillary fragility test,CFT),即给上臂静脉及毛细血管外加“标准压力”增加血管负荷,观察前臂一定范围内皮肤出血点的数量的方法,这个试验主要反映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也和血小板的质和量及血浆vWF有关。 方法评价:这个试验对检查毛细血管壁的缺陷比检查血小板的缺陷稍敏感,但总体来说是一个粗略的指标。许多有血管或血小板异常并有出血症状的病人本试验可呈假阴性;而许多无症状的人可呈阳性,因而许多实验室已经弃用本试验。国外有一种“瘀点计”可作CFT的定量检测,主要用于新生儿。 参考值:阴性:男性5个出血点 女性10个出血点 临床意义:病理性CFT阳性见于 1.毛细血管有缺陷的疾病 ⑴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本试验较有价值) ⑵坏血病,单纯性紫癜 ⑶过敏性紫癜 ⑷血管性紫癜 2.血小板有缺陷的疾病 ⑴ITP ⑵血小板无力症 ⑶血小板增多症 3.vWD 4.其他:偶见严重的凝血异常,毛细血管造成损伤的疾病如败血症,尿毒症,肝病,慢性肝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少数正常人CFT也可呈阳性,尤其是妇女,因此CFT临床价值并不大。 方法 1.在系血压计袖带的手臂的肘前窝下方划出一5cm直径的圆圈,并计数圈内出血点。 2.将血压计袖带系于上臂。 3.将血压计充气,使压力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一般为12-13.5Kpa(90-100mmHg)保持8分钟。 4.取下袖带将臂上举待血循环恢复2分钟后计数圈内新的出血点。 出血时间测定(一期) 原理:在一定条件下,人为刺破皮肤毛细血管后,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即为出血时间测定(bleeding time,BT)。 BT受血小板质和量,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小板和毛细血管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受凝血因子的质和量的影响很小。 方法学评价: BT是筛选试验中唯一的体内试验。传统的方法有Duke法和IVY法,目前推荐使用标准化出血时间测定器法(template bleeding time,TBT), BT影响因素有:皮肤切口深度,长度,位置,方向,毛细血管所受压力,皮肤温度等,但最主要是切口深度。 Duke法是在耳垂采血,虽然操作简便,但整个操作难以标准化,且很不敏感,特别对vWD的检测,故已被淘汰。 IVY法是在前臂掌侧采血,在上臂用压脉带施加固定压力,然后在前臂规定范围内作切口,敏感性较Duke法好,但因切口深度及长度仍未能标准化,故重复性也不太理想。 TBT法是较理想的方法, TBT是在IVY法基础上经改进后最有效的标准化的测定法,由于使用标准测定器,因此能使皮肤切口的深度和长度恒定,使试验重复性比传统方法明显提高,有利于检出血管壁和血小板的质和量的缺陷,且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型号测定器。 测定器法对前臂的切口有二种:刀刃长轴与前臂垂直的为水平切口,与前臂平行的为垂直切口,水平切口敏感性高为首选方法,但对4个月以下的婴儿宜作垂直切口,以免形成疤痕。 参考值: TBT法(simplateⅡ型):2.3-9.5min IVY法:2-7min Duke法:1-3min(不超过4min) 临床意义:由于临床上由药物治疗引起的BT延长较常见,故测定前应仔细询问病人用药情况,如是否服用阿斯匹林,抗炎药,口服抗凝药及某些抗生素等。 BT延长见于: 1.血小板数量异常 ⑴ITP ⑵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因药物,中毒,感染,免疫等原因引起) ⑶血小板增多症: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2.血小板功能缺陷 ⑴先天性血小板病:如血小板无力症 ⑵获得性血小板病:如药物引起血小板病,MDS等 3.血管性血友病(vWD) 4.血管壁结构异常(少见):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5.严重的凝血因子缺乏(偶见):如FⅡ,Ⅴ,Ⅷ,Ⅸ或纤维蛋白原缺乏,DIC,也见于接受大量输血后患者 BT缩短: 主要见于某些严重的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时:如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变, DIC高凝期均可因血管壁损害,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活性过度增强所致。 方法: 1.在手前臂内侧下三分之一处消毒。 2.在使用测定器前,给血压计袖带充气,保持压力稳定在40mmHg 3.在消毒处避开大血管,使出血器垂直于皮肤表面接触,稍加压力,按下出血器按扭。 4.同时按下秒表,每隔3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为什么需要报警管理系统.pdf
- 公务员申论辅导 地沟油产业链并非不可斩断.doc
- 新员工培训实习总结.doc
- 公务员联考申论提升 其他文体写作.doc
- 东软CT-C3000用户维修培训手册-3.pdf
- 白领族饮食抗疲劳六个法则.doc
- 工作鉴定4篇.doc
- 治庸问责 自查报告2篇.doc
- 刚毕业大学生实习工作鉴定.doc
- 财会专业大学生工作鉴定.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