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教育改革路径之探索-北京社会科学.PDF

中国英语教育改革路径之探索-北京社会科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英语教育改革路径之探索-北京社会科学

中国英语教育改革路径之探索     ———基于 《欧洲语言共同框架》 下的德日经验   侯晓虹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外语学院, 上海 201620) [摘  要]   中、 日、 德三国英语教育政策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 《欧洲语言共同框架》 的影响, 但 德、 日两国在使用英语 “能做事” 方面强于中国。 基于 《欧洲语言共同框架》 的教育理念及德、 日英语教 育改革举措和改革经验, 对中国大中小学英语教育不衔接、 应试教育背离教育宗旨、 母语与外语关系处理 不当三大困境进行分析, 从教育理念、 语言能力培养、 大中小学英语教育一条龙、 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 训、 母语与外语关系、 考试制度六个方面探索英语教育的改革路径, 旨在汲取 《欧洲语言共同框架》 的精 髓和有益经验, 走出中国英语教育 “不能做事” 的困境, 让英语成为利国利民的交流工具。 [关键词]   英语教育; 欧洲语言共同框架; 德日经验; 改革 - - -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章编号] 1002 3054 (2017) 03 0013 0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3262/ jbjsshkxybjshkx170302     语言学家布拉吉 ·卡奇卢 (Braj Kachru) 为 “外语”, 在一定程度上均受到 《欧洲语言 把英语使用的范围划分为三个圈: 英语为母语 共同框架》 (简称 《欧参框架》 ) 的影响, 但 的 “圈内国家”, 如英国和美国; 英语为官方 德、 日两国在使用英语 “能做事” 方面却强于 语的 “圈外国家”, 如新加波、 南非、 印度; 中国。 中国在英语教育上惯于倾向以英语为母 英语为非母语或非官方语的 “扩展圈国家”, 语的英美等 “圈内国家” 为参照标准, 然而从 如中国、 德国和日本。[1](P13) “圈内国家” 的英 语言环境和功能上来看, 研究 《欧参框架》 影 语习得方式主要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自然习 响下的 “扩展圈国家” 的英语教育经验更具参 得; “圈外国家” 和 “扩展圈国家” 的英语习 考价值, 尤其是中日语系均与英语不同, 更具 得方式主要是学校教育。 中日德三国均为非英 可比性。 当前学界已关注到 《欧参框架》 的借 语母语国家, 对固有的母语文化有着强烈情 鉴作用, 不过大多停留在理论和政策方面的描 - [2 7] 感, 三国高校的教学语言也以母语为主, 英语 述和探讨, 应用操作层面的研究匮乏。 本文 - - [收稿日期] 2016 11 22 - [作者简介] 侯晓虹 (1963 ), 女, 天津人,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13 — 北京社会科学  2017年第3期 基于 《欧参框架》 影响下德日英语教育的改革 为衡量语言能力水平的标准, 把提高语言的运 举措和改革经验, 思考中国英语教育面临的现 用能力视为首要目标, 跳出知识与能力分离的 实困境, 探索适宜的改革路径。 教育模式。 作为欧盟成员国, 德国的英语教育比较成 一、 《欧洲语言共同框架》 下的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