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剂量的炙甘草汤临证运用一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剂量的炙甘草汤临证运用一得

汉代剂量的炙甘草汤临证运用一得 陆 远   炙甘草汤出自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原书该方药物剂量为“炙甘草汤方,甘草炙四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升,麻仁半升,生姜三两,大枣三十枚擘。”据现代对古方药物剂量的考证:东汉一两等于现代0.4455两〔1〕。将炙甘草汤的药物剂量换算成现代剂量约是:炙甘草、麦冬、火麻仁各50 g,人参、阿胶各25 g,生地黄200 g,桂枝、生姜各40 g,大枣30枚。(注:每两计30 g)。   笔者临证治疗心律失常时,选用现代常用剂量的炙甘草汤疗效不理想,而参照汉代剂量应用炙甘草汤时收效较满意,兹举案例2则以说明之。   例1:马某,男,55岁,1992年9月17日以冠心病、心律失常收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未予正规治疗。入院时自感头晕,乏力,心慌,气短。BP 23/14 kPa,胆固醇偏高。心脏扇扫及胸部X线摄片显示符合冠心病改变。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呈二联律。舌淡红、苔薄白,脉结代。证属心阳不振,气血虚弱。拟益气通阳,滋阴复脉法,方用炙甘草汤。处方:炙甘草、党参、火麻仁、麦冬各30 g,桂枝、阿胶(烊)、生姜各15 g,生地黄150 g,大枣5枚。每天1剂,水煎分服。守方调治1月,诸症息除,复查心电图无早搏,好转出院。随访1年早搏未复发。   例2:吴某,男,5岁,1995年5月就诊。其母述患儿患病毒性心肌炎,半年前在新疆某医院住院治疗3个月。出院后心脏早搏反复不愈。查心电图显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患儿精神欠佳,面白,心慌,舌淡、苔薄白,脉结代。证属心阳不振,气血两亏。治以益气通阳,滋阴复脉法,方用炙甘草汤加减。处方:炙甘草、党参、麦冬、生龙骨各20 g,桂枝、生姜、阿胶(烊)各10 g,熟地黄40 g。每天1剂,分2~3次服。调治2月,复查心电图示:心脏早搏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心律失常患者大多表现为心阳不振,气血不足。炙甘草汤系桂枝汤化裁而成,可见仲景组方意在通阳,重用生地黄、麦冬、阿胶峻补阴血,血脉充盈,心阳振奋则结代脉可消除。然而,炙甘草汤的现代常用剂量偏小,药力不足以峻补阴血,鼓动阳气。另外,从汉代到现代,人体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差别,所以应用炙甘草汤时药物剂量应该比照汉代剂量而定。临证时根据患者年龄、身体强弱程度增减药量。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以炙甘草汤治疗,效果较满意。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酥木齐市中医医院(830000) 参考文献  [1] 南京药学院.药剂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14 2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