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砌石工程 001.石料不合格。 主要原因:部分石料表面带泥、水锈、分化严重;石料强度不够,规格不合格或不均匀。 预防措施:砌筑前必须将泥、水锈以及分化部分清除干净,严禁使用分化严重的石料;石料进场前必须进行取样试验,确保石料强度、规格尺寸满足要求。 002.水泥库存方法不当,致使部分水泥受潮变质。 主要原因:未定点库存;防雨防潮措施不到位;库存量大,未按进场时间依次存放与使用。 预防措施:水泥进场前应搭设合格的水泥库房;水泥堆放必须加垫板,并保证离地面20㎝以上;做好防雨措施,确保水泥品质;按进场时间顺序依次使用,防止水泥过期堆放。 003.砌筑用砂浆强度不合格。 主要原因:所用砂、水泥等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未按配合比进行砂浆配制;砂浆拌制方法不正确;拌合好的砂浆未及时砌筑;砂浆运输过程中离析。 预防措施:对原材料按规范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坚决清除出场;开工前按要求进行配合比施配,严格采用质量比进行计量,采用机械搅拌,杜绝使用体积比或人工拌合;加强砂浆拌制过程监控;合理设置砂浆拌合地点,砂浆运输线路、时间不宜过长,拌合好的砂浆应及时用于砌筑。 004.砌筑工艺不合格(如存在通缝、空缝、假缝、砂浆不密实、片石未大面朝下等)。 主要原因:施工前未编制《作业指导书》、未进行技术交底;砌筑方法不当;砌筑过程控制不严。 预防措施:施工前应编制《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采用“挤浆法”施工;加强现场管理与过程控制,合理选择面石,严格控制石料加工、砌筑、泄水孔施作、勾缝等工序,避免出现通缝、空缝、假缝、砂浆不密实、片石未大面朝下等。 005.伸缩缝和沉降缝设置不齐、不垂直、相互交错。 主要原因:沉降缝与伸缩缝镶面石未认真挂线砌筑;石料未经过认真加工;沉降缝、伸缩缝设置为假缝。 预防措施:砌筑前对拟用石料进行认真加工,进行挂线砌筑,保证端面平整度、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沉降缝、伸缩缝应内外贯通、缝宽一致,并做好填充。 006.砌体未分层砌筑,致使平整度差。 主要原因:砌筑时未按要求进行分层找平;石料规格较差,未挂线砌筑。 预防措施:砌筑时应按每120㎝高进行一次找平;分层砌筑,认真加工与筛选石料,确保石料规格大致相当。 007.浆砌块(片)石丁石量严重不足,影响砌体质量。 主要原因:砌筑方法不当;对丁石作用认识不足。 预防措施:采用“一顺一丁”或“两顺一丁”的方法砌筑;提高质量意识,加强过程监控,实行旁站监督。 008.砌石规格尤其是填心石不满足要求。 主要原因:砌体腹腔内砌筑石块中部厚度小于15㎝;镶面石边缘厚度不足;填心石风化严重。 预防措施:分层砌筑前对石料进行认真筛选,确保片石质量、规格满足规范要求。 009.砌体开裂。 主要原因:石料材质不合格;砌筑砂浆强度不够、灰缝过大、砂浆不饱满、存在空洞等;地基不均匀沉降;伸缩缝、沉降缝设置不合理;砌体强度未达到要求,开始填土或加载。 预防措施:加强地基承载力检测;严格控制石料质量并认真加工;对砂浆拌制、砌筑过程严格管理,合理设置沉降缝与伸缩缝;加强砌体的养护;砌体达到规范要求的强度后,方可加载。 010.砌体勾缝砂浆剥落、勾缝不美观。 主要原因:勾缝前未清缝、浇水湿润处理;勾缝后未及时养护;勾缝砂浆强度低。 预防措施:勾缝前要将砌缝清理干净且有足够的深度,并对拟勾缝进行浇水湿润,砌体勾缝后应及时养护;勾缝砂浆要嵌入砌体内2㎝以上,缝面平整,缝内密实,缝宽一致、平顺;勾缝砂浆强度应高于砌筑砂浆1~2个等级。 二、混凝土工程 011.混凝土用碎石或砂针、片状严重超标、级配不合格、泥土、粉尘含量过大、强度不合格等。 主要原因:料场未硬化;碎石进料把关不严,未进行筛分;采取不合格的岩石(或不合格隧道出碴)加工碎石。 预防措施:对砂石料堆场进行全面硬化;对针、片状超标的碎石进行全面筛分或废弃,重新进料;采取合格的岩石加工碎石;进料前,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 012.混凝土拌制、运输及浇注能力不足,不能连续灌注,施工缝多且出现冷缝。 主要原因:混凝土生产设备老化或缺乏日常保养;无备用设备。 预防措施: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对相关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与保养,添置足够的备用设备;掺入缓凝型减水剂,减少分层间断时间;混凝土浇筑间断时间较长时应对混凝土结合部进行处理(凿毛冲洗)下层混凝土,浇注前应先铺一层15~20㎝厚的水泥砂浆,必要时预埋接茬钢筋。 01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泡水,影响工程质量。 主要原因:混凝土浇筑部位排水措施不完善;降水设备严重不足。 预防措施:配置足够的降水设备;混凝土浇筑前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受侵泡而降低强度。 014.混凝土强度偏低。 主要原因:水泥堆放不规范,水泥受潮标号降低;不同规格的砂石料混堆,级配不合格、含杂质较多;未按审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