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章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设计与应用精选
第8章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设计与应用 本章要点: 8.1 PLC控制系统设计 8.1.1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8.1.2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 8.1.3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 8.2 PLC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8.2.1 PLC的选型 8.2.1 PLC的选型 8.2.2 I/O地址分配 8.2.3 响应时间 8. 3 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 1.逻辑设计法 1.逻辑设计法 1.逻辑设计法 1.逻辑设计法 1.逻辑设计法 1.逻辑设计法 2. 经验设计法 2. 经验设计法 2. 经验设计法 2. 经验设计法 2. 经验设计法 2. 经验设计法 2. 经验设计法 3. 时序设计法 3.时序设计法 3.时序设计法 3.时序设计法 3.时序设计法 3.时序设计法 几种设计方法的应用范围 思考题 思考题 8. 4 PLC应用程序的典型环节及设计技巧 8. 4 .1 应用程序的典型环节 1 . 电动机的启动与停止控制程序 1 . 电动机的启动与停止控制程序 I/O分配: 2 . 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程序 2 . 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程序 I/O分配: 2 . 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程序 PLC程序: 3 . 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程序 两台电动机M1、 M2 ,要求顺序控制,即启动时M1启 动后M2才能启动 ,停止时M2停止后M1才能停止 。设 计梯形图。 3 . 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程序 3 . 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程序 I/O分配: 3 . 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程序 PLC程序: 4 . 电动机的多地控制程序 4 . 电动机的多地控制程序 4 . 电动机的多地控制程序 I/O分配: 4 . 电动机的多地控制程序 PLC程序: 5. 延时接通控制程序 5. 延时接通控制程序 6. 延时断开控制程序 6. 延时断开控制程序 7. 长时间延时控制程序 7. 长时间延时控制程序 8. 顺序循环控制程序 8. 顺序循环控制程序 9. 触发控制程序 9. 触发控制程序 10 . 优先控制 10 . 优先控制 10 . 优先控制 I/O分配: 指令应用1 指令应用2—二分频电路 11 . 闪烁电路 12 . 报警程序 13 . 高精度时钟程序 14 . 脉冲宽度可控制电路 在输入脉冲信号宽度不规范的情况下,要求在每一 个输入信号的上升沿产生一个宽度固定的脉冲,该脉冲 宽度可以调节。 如果输入信号的两个上升沿之间的距离小于该脉冲 宽度,则忽略输入信号的第二个上升沿。 15. 分频控制程序 15. 分频控制程序 15. 分频控制程序 8. 4.2 PLC程序设计技巧 1.减少输入点的方法 1.减少输入点的方法 (2)单按钮启停控制程序 2.减少输出点的方法 2.减少输出点的方法 8. 5 .1 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1. 3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 8. 5 .1 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1. 4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 8. 5 .1 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8. 5 .2 电动机Y-△减压启动控制 8. 6 提高PLC可靠性的措施 8.6.1 PLC安装的环境条件 8.6.1 PLC安装的环境条件 1.温度:PLC要求环境温度为0-550C; 2.湿度:空气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35%-85%; 3. 震动:远离强烈的震动源,防止振动频率为10-55Hz的频繁或连续振动; 4.空气:避免粉尘及腐蚀性、易燃性气体; 5.电源: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8.6.2 抗干扰措施 1.干扰源及分类 分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两种。 2.干扰来源及途径 强电干扰:来自电网。 柜内干扰:大的感性电器、混乱的布线、变频器。 8.6.2 抗干扰措施 信号线引入的干扰:供电电源、信号线受电磁辐射干扰。 接地系统混乱引起的干扰:接地是提高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EMC)的有效手段之一。 PLC系统内部的干扰:主要由系统内部元器件及电路间的相互电磁辐射产生。 8.6.2 抗干扰措施 变频器干扰:一是变频器产生的谐波对电网产生影响,二是变频器的输出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干扰,影响周边设备的正常工作。 8.6.2 抗干扰措施 3.抗干扰措施 (1)合理处理电源,抑制电网引入干扰。采用隔离变压器。 (2)安装与布线:动力线、控制线、及I/O线分线槽走线。采用屏蔽线。 (3)I/O端的接线。输出接感性负载时要注意保护。 8.6.2 抗干扰措施 (4)正确选择接地点,完善接地系统。接地的目的:一是安全,二是控制系统的电磁干扰。 (5)变频器的干扰。一是加装隔离变压器,防止来自电源的干扰;二是使用滤波器,防止设备本省的干扰传给电源;三是使用输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