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的ITO基底共价键接的聚苯胺薄膜的制备开题报告修改稿精品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院(系)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导 师
2014年 月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2.2 研究方案
ITO玻璃的预处理① 将ITO玻璃裁割为10mm×20mm规格的长方体窄片;
② 用清洗液手动轻洗ITO玻璃表面,并用去离子水冲洗数次后,分别在异丙醇(20min)、甲醇0min)、去离子水、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在无水乙醇中待用(即取即用,并用无水乙醇冲洗
① 第一步处理后的ITO玻璃垂直放入一定体积比的溶液中,密封后加热至60℃,保温1小时;混合溶液体积比为水:双氧水:氨水=10:2:1;
② 完成后用去离子水将基底冲洗三遍,置于60℃的真空干燥箱中烘干1小时,冷却至室温待用。
ITO玻璃表面与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自组装过程
① 配制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甲苯溶液② 将第二步得到的ITO玻璃放入配制好的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甲苯溶液中浸泡12小时;
③ 将浸泡后的ITO玻璃转移到气相反应管中,密封,抽真空后放置到真空干燥箱中加热(温度100℃)24小时,待冷却后取出;
④ 冷却后的ITO玻璃在0.5M K2CO3(69g)的150ml乙醇水溶液(2:1乙醇/水—乙醇100ml,水50ml)中超声处理20min ,用去离子水冲洗三次后在氮气中吹干储存。
聚苯胺的合成
① 将An进行二次蒸馏处理(加入锌粉),将处理得到的苯胺在氮气下储存待用;
② 将An(0.2 mol· l-1)1.1ml溶解于1.8mol· l-1的HCl溶液60ml(HCL1.8ml,去离子水58.2ml)中待用;
③ 称取2.736 mg过硫酸铵 (APS与AN摩尔比为1:1) 溶解于1.0 mol· l-1的HCl溶液60ml(HCL1.8ml,去离子水58.2ml)中待用;
④ 将第三步得到的ITO玻璃垂直放入盛放有苯胺盐酸水溶液的三口瓶中(完全浸没),冰盐浴(-5±1℃),磁力搅拌,并缓慢滴加过硫酸铵盐酸水溶液,调节滴定速度(约2~3 s/滴) 使APS溶液在1 h内滴定完毕,滴完反应5h;
⑤ 反应完成后,蒸馏水冲洗ITO玻璃三次,储存待检测。
2.3 表征方法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测试,检测其吸光度和透过率的强弱变化;
通过X射线谱图的分析来获得所需要的元素方面的信息;
通过循环伏安检测样品的导电特性;
通过AFM来测试样品表面的形貌特征和微区结构。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工作通过图书馆、网络的相关图书、杂志文献,以及学术期刊,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资料的收集并仔细全面的分析。
结合自己的实验和表征结果进行分析,就有关的问题及时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
归纳在这方面研究学者的思路和结论,同时提出自己的研究和见解。
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按周次填写)
参考文献
[1] Anneke Georg, Andreas Georg. Electorchromic device with a redox electrolyte[J]. 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2009,93(8):1329-1337
[2] 王杨勇, 强军锋, 井新利.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及其应用[J]. 化工新型材料, 2003, 31 (3): 1-6
王佛松, 王利祥, 景遐斌. 聚苯胺的掺杂反应[J]. 武汉大学学报, 1993 (6): 65-73
马 利, 刘家和. 聚苯胺微乳液合成及其电致变色性[J].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04, 2 (1): 28-30
ITO清洗处理
ITO在苯胺溶液中的聚合
ITO玻璃表面与有机小分子自组装
ITO羟基化处理
图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香港电影简史年表.docx VIP
- 临床免疫学检验: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ppt VIP
- 项目生命周期与项目管理过程课件.pptx VIP
- 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docx VIP
- 大模型时代的具身智能.pptx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四十五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VIP
- 戏剧教育与戏剧表演技巧培训.pptx VIP
- 新药研究与开发技术 课件全套 第1--7章 概论、新药的发现研究---新药选题与信息利用.pptx
- 2025年中国智慧停车行业研究报告-鼎帷咨询.docx
- 《AI时代新机遇》AIGC如何为教师赋能培训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