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下.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下) 京派: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海派:30年代中国沿海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的产物代表人物有张资平、叶灵凤、穆时英、曾虚白等。他们都以都市青年男女的种种爱情纠葛体现都市文化和商业色彩的各路作家。其中包括已成流派的“现代派”诗歌,“新感觉派”小说,以及无法归入任何流派的上海作家如张爱玲,苏青,林徽音30年代中期,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人,他们的创作实际上构成“左联”文学的一部分,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 。他们对故乡东北广袤的黑土的深情、铁蹄下的不屈人民的生活的关切与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结合,创作富于激情,尤其以萧红受人瞩目。 新感觉派:20世纪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禾金等。1928年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开始了对日本新感觉主义文学的介绍,1932年至1935年,施蛰存主编大型文学期刊《现代》,为新感觉派小说提供了重要的发表阵地,新感觉派小说得以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的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着直接的、自觉的血肉联系。机关刊物有《新诗歌》等主要发起人为穆木天、蒲风等,主要口号有:“捉住现实”、“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我们自己也成为大众中的一个”等。特点:第一,及时迅速地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强调诗歌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鼓动作用;第二,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自然大大加强了诗的理性化色彩与主观性;第三,在艺术上采用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在形式上提出了“歌谣化”的主张。 后期新月派:后期新月派是前期新月派的继续与发展。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及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其基本成员除前期新月派的徐志摩、饶孟侃、林徽因等老诗人外,还有陈梦家、方玮德等南京中央大学学生为基干的南京青年诗人群。他们大部分是徐志摩的学生或晚辈,后期新月派可以说是以徐志摩为主要旗帜的。后期新月派的诗歌主张出现了向自由诗发展的趋向,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特别强调抒情诗的创造。 《汉园集》 :1936年出版的三位青年诗人的合集,内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卞之琳的《鱼目集》,他们沿着戴望舒开辟的诗歌道路继续摸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更加注重将东、西方诗学融合的新一代诗人。 论语派(性灵文学):现代文学流派,因《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为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由此引发了左翼作家与其的论争。 开明同人散文(白马湖作家群):30年代独具特色的一支散文作家队伍,他们大都是上海立达学园的同事,30年代又聚集在开明书店周围,有丰子恺、夏丏尊、叶圣陶诸先生。开明同人散文家是积极的人生派,热切的爱国者,讲究品格、气节和操守。他们的作品平淡如水,明白如话,却擅于在平凡中发掘生活的哲理,追求高远的情境,严谨而有韵致。 无产阶级戏剧运动:1929年,沈端先、郑伯奇、冯乃超、钱杏邨等组织发起成立了上海艺术剧社,并出版了《艺术》和《沙仑》等戏剧刊物。他们首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1930年,以上海艺术剧社为基础,集合了田汉领导的南国社等戏剧团体,成立了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后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提出了“演剧大众化”的口号。这一运动的代表作品有楼适夷的《S.O.S》等。 红色戏剧:由红色政权领导下的红军宣传队、八一剧团等推动的演剧活动。除娱乐性外,它注重政策的宣传和鼓动,强调现场发挥和观众参与。其简便、灵活的原则具有鲜明的广场戏剧的特色。代表作有沙可夫等的《我——红军》。 国防戏剧:主题是民族解放;形式上通俗化、大众化、方言化;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