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春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越调天净沙秋思 教案(北师大版).doc
【越调】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背诵、默写《天净沙·秋思》。
2.掌握有关作者马致远的文学常识,了解元散曲的文体知识。
3.能理解全曲所描写的意象,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4.初步具有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令的内容,品味曲中情趣,背诵、默写小令。
难点:从语言角度赏析诗歌,领悟小令中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体会意象并列的好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二、学法指导
1.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读景组画,感悟意境;
3.抓关键词,品味语言。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一)走进作者,了解常识。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他的杂剧代表作是《汉宫秋》,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这首小令称为“思乡绝唱”。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着那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杂剧,一是散曲。散曲包括套数和小令。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秋天的思绪。
(二)初读小令,整体感知。
1.听课文范读,划出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
(三)再读小令,理解诗意。
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树,黄昏时分的乌鸦飞回树上栖息。小桥下,溪水流过两岸的人家。有个旅人骑着一匹疲惫的瘦马,迎着凛冽的秋风,缓缓行进在古老苍凉的道路上。傍晚的太阳正在西面落下,旅人极度忧伤,漂泊在远离故乡的地方。
(四)品读赏析,感受诗情。
1.本小令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体会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词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渲染了秋天悲凉、肃杀的情调。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衰残萧瑟凄凉的景象。
2.你能为这三句诗拟一个小标题吗?
明确:深秋郊野晚景图、古道·秋风·独行客、凄苦羁旅图。
3.“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4.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游子的思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5.这首小令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处?
明确: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成鲜明对照。
四、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一)这首曲前三句都是名词并列,九个不同景物并列有哪些好处?
明确:“意象并列”为古代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1.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想象自由;2.独立的景象(意象)之间存在构成某种统一情境的内在联系;3.在有限的字数中增加了意象数,增加了信息量。
(二)这首小令语言运用有什么特点?
明确: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5句28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面,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九个形象九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
五、课堂小结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环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无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恬静温馨的画面,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点出了时间,并照应了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辽宁省鞍山市第二十中学、华育外国语学校2017年九年级语文9月拔高训练试题(六)(扫 描 版,无答案).doc
- 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质量调查试题(扫 描 版)新人教版.doc
- 重庆市2017年九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测试题(扫 描 版,无答案).doc
- 重庆市南岸区2017年九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扫 描 版).doc
- 重庆市合川区七间中学2015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重庆市合川区古楼中学第2014-2015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
- 重庆市合川区古楼初级中学2015-2016年七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
- 重庆市江津区2017_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
- 重庆市江津区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
- 重庆市璧山县青杠初级中学校2015-2016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2016年春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5背影 教案(北师大版).doc
- (2016年春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6慈母情深第1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doc
- (2016年春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6慈母情深第2课时 教案(北师大版).doc
- (2016年春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渔夫的故事 教案(北师大版).doc
- (2016年春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东郭先生与狼 教案(北师大版).doc
- (2016年春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9猫的故事 教案(北师大版).doc
- (2016年春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小地主” 教案(北师大版).doc
- (2016年春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习作3感悟亲情 教案(北师大版).doc
- (2016年春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 教案(北师大版).doc
- (2016年春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 教案(北师大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