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1、心理学: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各个领域密切相关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广泛的实用性。
2、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包括人与动物)及其发展规律
3、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5、心理学的任务
(一)任务:描述和阐明人的心理现象;测量和预测人的心理现象;调节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
(二)性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三)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有助于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有助于进行教育科研工作; 有助于促进自身的发展
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调查法:书面调查(问卷法) 口头调查(晤谈法)
个案研究 测验法 实验法 :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
第二章
1、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反射: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物有规律的应答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2、两种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由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由语言文字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两种信号系统的关系
1)区别a.所属不同: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独有的;
b.基础不同:第一信号系统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c.广度和丰富性不同:第一信号系统限于具体刺激物,第二信号系统代表一类刺激物。
2)联系a.第二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系统为基础;
b.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系统有调节作用;
3、作为现实反映的人的心理
(1)客观现实是人心理的源泉
客观现实指主体意识以外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包括(1)自然现实;(2)加工改造后的物质现实;(3)社会现实;(4)人体现实
人脑——客观现实——心理 加工厂——原材料——产品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社会生活实践起制约作用;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第三章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区别:(1)反映的内容不同(2)产生的生理机制不同(3)影响因素不同
联系:(1)两者同属认识活动的初级形式,都是 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3)知觉并不是感觉的机械相加。
3、知觉的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4、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1、同时对比2、先后对比(3)1、相互影响2、相互补偿3、联觉
5、知觉的总类:
(1)物质知觉:1、时间知觉2空间知觉3运动知觉
(2)社会知觉:1、他人知觉:在与他人交往中,通过感知他人的外部特征,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
(他人知觉偏差:1、第一印象:与他人第一次接触所形成 的对他人的最初印象。
主要依据:外部特征;间接信息的影响。2、光环效应;3、近因效应;4刻板印象;5投射效应)
2、自我知觉;3、人际知觉
6、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歪曲的知觉。
(1、视错觉;2、行重错觉;3、时间错觉;4、运动错觉;5、方位错觉)
第四章
一、记忆:1. 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2.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3.是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加工的观点)
二:记忆的三个过程1、识记:识别并试图记住事物的过程。2、保持:识记过的事物的映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3、(1)回忆: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2)再认: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辨认出来的过程。
三;记忆分类
(一)根据记忆材料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
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
特征:(1)在瞬时间能储存大量的信息。(2)保持时间极短(视觉信息在1秒钟内衰退,听觉信息在4秒钟内衰退)(3)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加工的,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4)感觉记忆中的部分信息能被识别,部分信息不被识别。
2、短时记忆: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是服从当前工作的需要,是正在操作着的记忆,故而又称为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特点:
时间很短 容量有限(7±2) 意识清晰 操作性强
3、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记忆中的储存超过1分钟以上直至许多年,乃至终生的记忆。
长时记忆的特点:容量无限 保持时间长
四、遗忘:对识记过的客观事物不能再认和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永久性遗忘和暂时性遗忘
2、遗忘的理论(1)衰退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赏荷花品哲言.ppt
- 08届黄冈市第一轮复习考点28-30.doc
- 2012东城区数学二模试题(文)答案.doc
- 中英身势语的比较英文版.doc
- 液晶材料制约我国LCD产业发展.pdf
- 商标申请先用权纠纷.doc
- 向国际著名企业学习培训之道.doc
- 历史期末测试卷.doc
- 心理学家推荐的的儿歌.ppt
- Oracle8初学者指南01-02.pdf
- 2025年烟台市正大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2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年衢州市属国企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公开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岗位招聘【人力资源部(干部人事部)】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年滁州定远县中盐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DB1331T109-2025雄安新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963.84KB)(1).pdf
- 2025辽宁省能源控股集团所属抚矿集团招聘7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华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社会招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采煤自营专项社会招聘3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年12月云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
最近下载
- 注册安全工程师中级其他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其他安全类案例)模拟试卷5.pdf VIP
- 2025低压分布式光伏入网技术规范.docx VIP
- GB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doc VIP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黄淮学院的探索与实践.ppt VIP
- 注册安全工程师中级其他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其他安全类案例)模拟试卷9.pdf VIP
- 《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 2626-2019-2020.7.1.docx VIP
-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docx VIP
-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docx VIP
- 《心理学史教学大纲.doc VIP
- GBT-用于校准表面污染监测仪的参考源 α、β和光子发射体及编制说明.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