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遭遇信用障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求职遭遇信用障碍

大学生求职遭遇信用障碍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近20名应届毕业生的一次求职经历让人笑不得:这些学生一同前往北京一家杂志社应聘,刚一见面接待人员就告诉他,如想解决户口或签订协议书,每人均需缴纳1万元押金,否则没有任何商谈余地。不少学生感到困惑:“我们又没有违约,为何未拿一分钱工资就要先上缴笔巨款?” 对尚无经济收入的毕业生收取上岗抵押金,招聘单位的解释是:实属迫不得。像中关村的一家研究所的有关负责人就认为:“我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财力进行招聘和岗前培训,可当我们要真正使用人才时,他们却这山望着那高,全当我们这儿是实习培训基地了!”中关村另一家小型企业的负责人也介说:“有些员工非正常离职后,不仅带走了企业内部的管理经验,更有甚者,还走商业秘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说走就走,没有一信用观念。我们只不过是提前防范,进行自我保护罢了。” 供需双方的互相猜忌、提防,最终造成了一种“双输”的结局,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们都只好退而求其次。造成这种“双输”格局的真正原因,是招聘、应聘双方信用的缺失。一方面现在确有为数不少的毕业生信誉度极低,他们仅仅为了户口和分房,一旦两者到手,随即离职而去。另一方面有的用人单位也不履行承诺,不退还抵押金。你我都不恪守诺言,于是双方就处在一种“你对付我,我对付你”的敌对状态。有专家指出,现在是一个“信用抵万全”的社会。“爱信用如 爱眼珠”的观念正在逐步形成,没有信用,将一事无成。 [案例3] 荣誉证书竟是“美丽谎言” 毕业生获奖有法 “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曾获某征文大奖赛二等奖”……在山西省日前结束的一个高校毕业生人才交流会上,各用人单位收到的毕业生推荐表上大都列满各类奖项,并附有荣誉证书复印件。用人单位面前一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炫目场面,似乎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堪称品学兼优的可用之才。然而记者走访不少毕业生后却发现,这“满园春色”竟不过是“美丽的谎言”。 在某高校一宿舍,一名男生正对照同学的获奖情况,认真地给自己“颁奖”。方法很简单:更换姓名抄录奖项,有的甚至只需原封不动地“搬”过来。周围同学们纷纷说,为保险起见,最好再“做”张获奖证书复印件。于是,男生借上自己所抄奖项的荣誉证书,来到了学校附近一家拥挤的复印店内。店主熟练地在一小块纸上写下男生的姓名,盖在证书主人的姓名上。几分钟后,男生便拥有了厚厚一沓“荣誉证书”,并将其订在了自己精心装帧的推荐表后。 毕业生们如此“获奖’’法,让高校附近复印店的店主们着实乐开了怀。一位店主告诉记者,近年来每逢此时店里生意就火暴异常,来做证书的学生接踵而至,令他应接不暇。他也因而练就了熟练的“移花接木”本领,无论何种荣誉证书都做得不着痕迹,小店由此备受青睐。店主说,各高校周围乃至校园内的复印店都擅长此术,以解毕业生“燃眉之急”。 一些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之所以在临毕业时用假造奖“贴金”,具因为奖项是找工作时必不可少的“硬件”,自己却一无所获、没“脸”见人。近卑来,许多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都以所获奖项、发表的文章,及外语六级、计算机二级等等级证书为重要参照物。想觅好工作却苦于没证书或缺证书者,便出出“下策”。用人单位怎知个中端倪,只觉“乱花渐欲迷人眼”,难辨伯仲。屡试不爽后,“下策”已成为各太高校毕业生的“妙方”,届届广为流传。 某高校一些教师认为,造假证书“技术”的泛滥,已使惰性在高校学子中迅速滋生,不良学风也呈蔓延态势。不少学生在校期间不思学业,或在课堂上看小说、写书信,或干脆整日泡网吧、录像厅,混沌度日。临毕业时脑中、手中空无一物,急忙‘‘对镜贴花黄”,赶制假证书蒙混过关。但一纸假证书无论如何补补上大学四年的知识,这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终将因实践能力差而被淘汰出局。 有关人士指出,高校是培养社会栋梁的主要渠道,倘若供给市场的是“金王其外’’而“败絮其中’’的假人才,则对社会发展毫无裨益。因此,各高校及有关部门应对在校生强化日常教育的同时,尽快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假证书的印制和使用;用人单位也须提高警惕,慧眼识真金,为社会把好人才关。至于仍寄希望寸造假证书的学子们,也该迷途知返、专心学习了。 谈谈你对大学生做法的理解。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