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越界由‘肉身感知’解析时间表述的空间方位-东海大学中文系.PDF

时空越界由‘肉身感知’解析时间表述的空间方位-东海大学中文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时空越界由‘肉身感知’解析时间表述的空间方位-东海大学中文系

《東海中文學報》 第 19 期 頁303 -320 東海大學中文系 2007 年 7 月 時空越界──由「肉身感知」 解析時間表述的空間方位映射 林碧慧* 【提要】 語言常以具象化的方式表述抽象的「時間」。「空間方位」概念也普 遍存在「時間」表述之中。例如「上午、中午、下午」、「前天、後天」、 「從前、以後」、「長期、短期」、「合約期滿」、「一個月內」等等,只 是我們常習而不察罷了。按 George Lakoff 與 Mark Johnson 研究,「空間概 念」是我們可以直接了解的始原概念,在肉身動作與環境互動中湧現「空間 方位譬喻」意象。「時間」表述與「空間方位」的映射關係受到學者關注, 但大部分關於「空間方位譬喻」研究由語料歸納分析證實時間表述的空間方 位映射。本文則自「空間方位」肉身感知的「認知模式」解析為著眼點,藉 此深究原始「空間方位」詞彙何以可成為「跨越時空」的符碼。本研究發現, 「時間」與「空間方位」認知皆需有「參考點」。基於「認知模式」都需有 「參考點」、參考點的二端皆有「已知、明確/未知、不明確」等類似性產 生譬喻表述。呈現系統化「來源域」向「目標域」的結構性映射。解析「空 間方位」認知模式的,而進而驗證「時間」表述有系統地運用「空間方位」 概念,不僅揭示二者「認知模式」的相似 ,更為「時間」表述中眾多的「空 間方位」意象映射提出合理的解釋。 關鍵字:肉身感知 時間表述 空間方位 參考點 認知模式 * 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東海中文學報. 一、前言 「時間」無形無體,但確是個體存在的要素。語言中常以具象化的方式表 述抽象的「時間」。例如俗諺「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此語將 時間與金錢相比擬,以金錢譬喻時間,更以「寸金『難買』寸光陰」隱喻時間 的寶貴。口語中也以「『浪費』時間」、「『節省』時間」表示個體處理時間 的態度,彷彿「時間即金錢」,可以揮霍(使用多一些)、也可以儉省(使用 少一些)。「時間即金錢」的實體譬喻是表述的「時間」概念之一,但並不是 唯一用以表述時間的概念。例如,「空間方位」概念也普遍隱藏在「時間」表 述之中,舉例而言,「上午、中午、下午」、「上次、下次」、「前天、後天」、 「從前、以後」、「長期、短期」、「這時、那時」「合約期滿」、「一年之 間」、「一個月內」等等。心理學普遍認同「空間方位感知」是一種最基本的 能力,同時也是人類成長過程中較早獲得的基本經驗。將具體的方位概念投射 於情緒、身體狀況、數量、社會地位等抽象概念上,便形成「空間方位譬喻」 (orientational metaphor ) ,例如樂是上、悲是下,健康是上、生病是下, 道德是上、墮落是下等等 。以「空間」表述「時間」的詞彙概念大量且系 統地存在口語之中,只是我們常習而不察罷了。同時,正因「習而不察」,更 展露「空間方位譬喻」對時間認知的重要性。 譬喻性語言認知研究學者 George Lakoff 與 Mark Johnson 在《我們賴以生 存的譬喻》將譬喻分為三個範疇,分別為方位譬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 )、 實體譬喻(ontological metaphor )、結構譬喻(structural metaphor) 。而這三 個範疇 Lakoff Johnson 在〈“afterwards”2003 〉曾慎重檢討,認為三分「純 屬人為,因為所有的譬喻都是結構譬喻(這個結構映射至另一結構);所有的 譬喻都是實體的(它們創造目標域實體);其中許多是方位性的(產生方位性 意象基模映射)」 。Lakoff Johnson 在〈第四章 空間方位譬喻〉指出「空 參見 George Lakoff 與 Mark Johnson 著,周世箴譯注,《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 有限公司,2006 年 3 月初版),頁(96)-(97) 。 關於「空間方位譬喻」的詳細語料分析請參見George Lakoff 與 Mark Johnson 著,周世箴譯注,《我們賴以生 存的譬喻.第四章 空間方位譬喻》,頁27-41 。 同註 1 ,頁(94) 。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