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基因敲除的研究教材幻灯片.pptVIP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基因敲除的研究教材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讲义PPT教学教案培训资料医学中小学上课资料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ejclxh /see161 / / /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基因敲除的研究 2007年10月8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犹他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所科学家Mario R. Capecchi(马里奥·卡佩基)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会山分校医学院教授Oliver Smithies(奥利弗·史密斯) 与英国科学家卡迪夫大学卡迪夫生命科学学院Martin J. Evans(马丁·埃文斯)以表彰他们在以表彰他们在小鼠体内利用胚胎干细胞进行基因操作这一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所做的基础性工作。 一、获奖者简介: 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 ※1937年10月6日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市维罗纳。 ※1961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州安提阿大学(Antioch College)化学及物理学学士学位。 ※1967年,马里奥?卡佩奇在美国哈佛哈佛大学取得生物物理学(Biophysics)博士学位。 ※1973年,卡佩奇进入犹他大学任教。自1988年起,还担任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马里奥—卡佩基最大的科学贡献在于对“基因靶向”的创造性研究,被称作“基因靶向”技术的鼻祖。 美国科学家奥利弗·史密斯 ※ 1925年7月23日出生于英格兰的哈利法克斯,是英国出生的美国遗传学家。 ※ 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牛津大学的贝利尔学院学习,并于1946年获得牛津大学生理学学士学位。 ※1951年获得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授。 ※ 他的贡献在于找到了可以对细胞每一个分裂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 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 ※ 1941年1月1日出生于英格兰西部格洛斯特郡。 ※ 1953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进入伦敦大学医学院学习,获得解剖学和胚胎学博士学位。 ※1981年在重返剑桥大学后和马特·科夫曼成功地将类似的“EC”细胞与正常的老鼠胚胎进行分离。 ※他如今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担任遗传学教授,是世界上最先从小鼠体内分离出胚胎干细胞,从而促进应用“基因敲击小鼠”技术的科学家。  什么叫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通常意义上的基因敲除又称为基因打靶(gene targeting),是指通过DNA同源重组定向地将外源基因插入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从而使特定基因在细胞内或生物活体内失活的过程。 基因敲除主要包括下列技术:①构建重组载体;②重组DNA转入受体细胞核内;③筛选目的细胞;④转基因动物。 基因打靶技术过程图解 基因打靶、基因敲除和基因敲入: 如果将精心设计的外源同源基因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ESC),外源DNA与ESC基因组之间便可发生同源重组,使靶基因发生定向整合、修饰而失活或置换,称为基因打靶。 通过同源重组失活或剔除某个基因,称为基因敲除。 通过同源重组使突变基因被置换,称为基因敲入。 二、研究过程: 在敲除小鼠特定基因的技术发明之前,要确定人类基因的功能似乎遥不可及。我们也许知道大脑某细胞中存在某种蛋白质,并推测出它可能的功能,但怎样才能找出这个蛋白质并验证其功能却非常的困难。 最好的办法是让基因缺失,然后看身体会有什么异常反应。但是对人来说敲除人类的基因却非常的不现实。在这个窘境面前,95%的基因与人类相同的老鼠成为救星。1989年,卡佩基、埃文斯和史密斯共同努力,实现了这个梦想。 构建“基因敲除小鼠” 的方法 对于小鼠来说,大致的流程如下: (1)从小鼠胚胎上提取干细胞; (2)同时,构建靶载体,靶载体中含有与靶基因同源的DNA片段; (3)将靶载体转染到干细胞中; (4)将筛选后获得的含有靶载体的干细胞进行扩增; (5)将含有靶载体的干细胞注入小鼠胚胎; (6)胚胎发育为嵌合体小鼠(部分器官为该改造后的干细胞发育而成)后,通过选择性培育(将嵌合体小鼠与正常小鼠交配,在下一代中进行筛选),获得基因敲除小鼠(全部器官为该改造后的干细胞发育而成)。 基因敲除小鼠得到过程: 马里奥卡佩基的研究 ——理论基础 认为人体有数万个基因,重大疾病如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就是由于某个基因发生了变化的结果。如果能准确找到发生了变化的基因,再有针对性地将这部分基因“敲除”,就可以使它失去某种生物学活性,不再致病,从而治愈各种顽症。 1980年,卡佩基向美国国立研究院递交了“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的靶向敲除技术可行性测试”的经费申请报告,但遭拒绝。 1984年,卡佩基再次向研究院递交了更为完善的报告,研究员很快批准了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