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doc

浅析新《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新《劳动合同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摘要:新《劳动合同法》注重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将提高企业的用工成本,短期内可能会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践,指导学习《劳动合同法》,诚信就业,多渠道,多选择的主动就业。从规范就业、保障企业和大学生合法权益等方面讲,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是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大学生;就业;影响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生效实施。对于即将踏入职场的高校毕业生而言,这部法律构成了他们就业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背景。《劳动合同法》既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福音,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 大学生就业是高校扩招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节节攀升的毕业人数,使普通高校毕业生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既有就业岗位需求与人才供应失衡所带来的大学生就业的地位弱势,又有用人单位“精心编织”的就业陷阱。同时,法律保障不力也是极为重要之因素。 (一)困境之一:地位弱势 在劳动力市场中,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目的是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换取劳动报酬,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存。大学毕业生迫于生存压力的紧迫性远远大于用人单位,使双方在经济地位、信息掌握方面存在不平等性。与大量的毕业生供给相比,资本以及资本提供的工作岗位总体上是稀缺的,是小于劳动力供给的。据教育部统计,2002年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人数为116万,就业率为80%,还有29万人待业;2003年高校毕业生,截至8月20日,就业人数为172万,就业率为76%,还有42.2万人待业;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达75.6万,平均就业率仅73%。[1]毕业生为获得工作,不得不接受不合理的条件或降低自己的要求。 (二)困境之二:就业陷阱 大学毕业生在本已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才市场中,还不得不遭遇纷至沓来的求职陷阱,加之依法保护合法权益的意识淡薄,大学生面临的形势更趋于严峻。具体而言: 1.用人单位规避劳动合同签订,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的订立是劳动合同制度的核心,事关劳动合同者权益保护,因此《劳动法》第16 条、第19 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但用人单位受降低用工成本的驱动,为逃避缴纳社会保险和解雇成本的法律责任,规避劳动合同的签订。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平均60 %左右的用人单位都不与员工签定合同,其中建筑、餐饮等非技术行业的劳动合同签约率最低,在40%上下。[1]由于缺少书面劳动合同,在争议处理时,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此外,用人单位以就业协议签订代替劳动合同签订,规避自身责任。事实上,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性质截然不同,就业协议仅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达成的用人单位同意接收毕业生的承诺,并不涉及劳动合同的具体条款,其效力始于签订之日,终于学生到工作岗位报到之时。显然,就业协议不能取代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才是真正就业的法律体现。否则,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就极易受到侵害。 2. 试用期滥用,损害大学毕业生合法权益。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对新录用的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进行详细了解的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作为劳动合同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对于帮助用人单位以最低的成本风险争取优秀人才加入,促进劳动者的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立法者之初衷却遭用人单位扭曲。鉴于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弱势地位,加之缺乏工作经验。据此,试用期为用人单位滥用:一方面,试用期的长短及试用期内的报酬由用人单位单方决定;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以实习期、见习期为由规避试用期规定,或者利用试用期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的应有作用并未发挥,相反,却成为用人单位侵害大学生就业者的工具。 (三) 困境之三:救济不力 程序法日益受到重视,是我国当代法学领域的发展趋势。但劳动关系领域,程序救济不力,致使大学生就业者合法权益屡遭侵害而无法保障的情况仍较为严重。原因在于: 1. 工会职能弱化,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作用有限。相对于其他争端解决方式,劳动争议调解具有程序简单、方法灵活、成本低廉等特点,有利于将劳动争议解决在矛盾激化之前,从而实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双赢。然而在我国,事与愿违的是,作为代表劳动者利益的调解一方——工会,却因其职能弱化,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2]目前基层工会与所在单位存在较大依赖关系,包括工会的组建、工会主席的产生、工会经费的拨付、劳动关系及待遇等,这种依赖性使得工会在用人单位中往往成为一个附属机构。因此,作为大学生就业者,当其劳动权益遭到侵害时,企图通过调解加以维护,实属困难。 2.劳动保障监察不力,行政手段保护较弱。据统计,自劳动法实施以来,全国有96%的省、市、县建立了劳动保障监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