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docVIP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山东农业大学 昆虫学研究新进展课程论文 题目: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学 号 S2010394 姓 名 李许可 学 院 植物保护 专 业 农业昆虫及害虫防治 二O一一年 七 月 十三 日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李许可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 摘要:玉米粗缩病(MRDV)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重要的病害,该病害主要由介体灰飞虱传播,侵染的植株表现严重矮化和叶片浓绿等病症。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及其流行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灰飞虱;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Research on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of maize LI XUKE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Tai’an 271018 ,China) Abstract :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MRDD)is the important disease in the north region of china. This disease are mainly interface spread by Laodelphax striatellus. The disease plant are performance such as serious dwarf and blade dark green. This paper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occurrence of MRDV law and popular factors,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Laodelphax striatellus; occurrences regularity;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technique 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的玉米粗缩病病原均同属水稻条矮病毒病(简称RBSDV)(陈声祥,张巧艳,2005)。此病是由传毒介体灰飞虱带毒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旦感病,无法治疗。近几年,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种植结构的调整,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在我国又开始呈上升趋势,尤其在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发生更为严重,对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陈建军,李波,吴雯雯,2009)。该病除危害玉米外,还可侵染小麦,水稻,高梁等作物。了解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及时进行综合防治是保证玉米生产,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 1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及侵染过程 发病症状 玉米粗缩病又称“君子兰”,农民俗称“公棒子”(李丽春,2010)。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其中以苗期到7叶期发病最盛,10叶抗病性增强(Lovsolco,2008)。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为节间粗肿、缩短,病株严重矮化;病株的叶背脉上出现长短不等的蜡泪状突起,先蜡白色后变黑褐色;叶片宽短,肥厚,僵直,顶部叶片簇生,叶色浓绿。病株分蘖多,根系不发达,易拔出。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子粒很少,一般提早枯死(路银贵,曹永胜,田兰芝,2006)。 侵染过程 玉米粗缩病病毒粒体呈球形 存在于感病植株叶片的部分凸起细胞中(路银贵,曹永胜,田兰芝,2006),不经土壤、枝叶摩擦和种子传播,即使注射接种其传播效率也是很低的。而是通过携带病毒的灰飞虱以持久方式传播,在传毒介体内和植物韧皮部特别是薄壁组织中繁殖(彭亮,王永锋,伊卫刚,2010)。该病毒及介体灰飞虱的寄主十分广泛,主要是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如小麦,玉米、水稻、高梁、谷子等作物,以及看麦娘、狗尾巴草、马塘、稗草、画眉等杂草(李丽春,2010)。玉米在田间不是RBSDV的介体灰飞虱的适生寄主,灰飞虱在玉米田存活时间很短仅4-6天(彭亮,王永锋,伊卫刚,2010),但玉米是RBSDV最为敏感的寄主之一,可以用玉米作为病毒指示植物(Isogai,M.,Uyeda,1.,Lee,B.C.Shikata,E,1998)。 灰飞虱具有迁飞的习性,自然界灰飞虱带毒率为5%-8%,一株灰飞虱可以连续使3-5株玉米受害,最短传毒时间为2小时,粗缩病毒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