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情画意在其中
诗情画意在其中
谢元蓉
我校自开展诗文诵读活动以来,在每周一次的诗文诵读课上,同学们诵读经典的唐诗、宋词以及近现代散文,课堂上书声朗朗,学生们兴趣盎然。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老的文化建构中,诗与画是一对关系十分密切的姐妹艺术,“诗画同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这两门艺术的最高境界。以前有一档节目叫〈诗与画〉,节目中把一些优美的古诗与各种水墨画相结合,再配以悠扬的古筝、丝竹等音乐,使古诗中的意境能够很好的呈现出来,丰富了观看的人的感官,加深了体验。
这学期的诗文诵读课,我大胆地把诗与图画结合起来。比如我上杜甫的《春望》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首先我出示安史叛军攻占长安城、长安沦陷、国家破碎的画面,又出示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的图画。学生可以通过图画感官的刺激,想象作者当时的心情,体会诗歌的意境,想象诗人与家人久别,,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 从而理解杜甫因国破家亡的悲哀。
本学期的诗文诵读课上,我上了一组以春为题材的诗歌,首先我从春天的草、花、风、雨这几方面让学生收集古诗。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从身边收集素材,我首先布置学生回家观察春天,并建议从他们自己所住的社区入手,从春天的花、草、雨、风这几个方面去着手观察。上课前,同学们展示了收集的东西,有的是春天的照片,有的是图片。上课时,首先我出示了学生带来的春天的几幅草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各幅草的图片后,再来吟诵“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赋得古草原送别)、“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 早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然后我再出示春天的花的图片,学生便声情并茂地吟诵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这一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也相当地浓厚。我想,这可能是因为课前他们就已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相比观看老师的图片,学生们更喜欢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中国画家和诗人从古至今认为“诗画不分家的”,唐代王维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是著名的诗人,又是出色的画家。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中国古代更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美学观点。诗与画的最高境界应是:从画中可悟出诗的神韵,从诗中可悟出画的意境。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可以借助画来理解诗歌意思,反过来,也可以用给画配诗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在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束后,我并没让学生停止于理解、诵读,而是让学生尝试着根据当天所学的古诗作一幅画,学生可以发挥充分的想象,在画上展现相关的人物、景色,并题上诗。比如我上了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后,学生便根据这首诗的内容画了一幅画,有的学生构思比较简单,按照书上的插图画出了竹林、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等,而有的学生则很有创意,画面上不一定画完了这些景物,但特别地美。我还要求他们题上诗,并把优秀的作品张贴在教室墙壁上,以达到鼓励与示范的目的。虽然学生的画不精致,书写也显得稚嫩,但通过诗与画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古诗热情空前高涨。我相信,长此以往,学生的欣赏能力、绘画能力必将大大提高。也能受到情的感染、美的享受。
为了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我还建议学生在节假日走进社区,走进生活,多参加一些活动。据我所知,学校附近的社区因为靠近厂矿,就经常在“十.一”、“五.一”期间举办一些活动,比如:对对子、猜谜语、接诗句等。活动现场会悬挂出许多条幅,每逢这个时候,就有许多家长带着小孩前来观看,小孩子在条幅中穿来穿去,不亦乐乎!像这样的活动对孩子文化素养的提高很有帮助。
在课堂上借助图画,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想象诗歌中所描写的画面,去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文的热情,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