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保护区概况: 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乾安县西南部,距县城35公里处。处在松辽平原西部沉降带中心,嫩江与辽河之间广大闭流区中。1993年建立自然保护区,2005年8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建立保护区管理局、2009年被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评为国家级地址公园、国家级科普基地。主要要保护对象为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鸟类。 管理机构概况: 机构与人员配置 2006年吉编办批复建立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正处级事业单位。下设:办公室,博物馆、业务科、宣传科、保卫科。聘吉林大学刘翰、林泽蓉教授为专家,工作在保护区。 中专以上学历17人,占总人数的81%。其中:大本2人,大专14人,中专1人。中级职称3人。 局领导2人;(处级1人、正科1人)缺编1人。 博物馆9人;(科级1人) 办公室5人;(科级1人) 宣传科1人;(科级1人) 业务科1人;(科级1人)。 保卫科3人;(科级1人) 总编制:25人。实有人数21人,现缺编4人(1名局领导、2名科级、1技术人员)。 自然地理面积:   吉林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0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800公顷,缓冲区面积4400公顷,实验区面积2800公顷。   保护区范围:   范围在东经123°36′—123°42′、北纬44°45′—44°50′之间,东界为夙字村东南海拔151。3米山峰往东南至最高点海拔172。8米,至学字村北海拔151。5米山峰,沿泥林东沟头至海拔163。6米,往南至入字村东海拔158。4米,至保护区东南角海拔152。5米;由此折向西,至西物字村北海拔150。7米,经姑字村北海拔145。3米,叔字村北海拔145。2米,为南边界;由此往北经聂字村东海拔149。7米,温字村至通让铁路海拔138。5米为西边界;往东经兴字村南海拔140。2米,大布苏镇南海拔138。5米,夙字村南至海拔151。1米制高点为北边界。   保护区地质构造:   大布苏湖的成因,学者们也无定论。一种观点认为,是地壳构造作用形成的,称“构造湖”;另一种观点认为,是霍林河改道遗留的湖,受构造影响,称作“遗留湖”。后者认为大布苏湖、花敖泡、查干泡之间分布着众多泡泽,过去似曾连成一体,当是霍林河的古河道。现在霍林河在通榆一带转向东北呈一条断流,是受松辽分水岭抬升影响所致。大布苏湖是盐碱湖,而遍布四周的泉水和陷坑却是淡水。他们认为可能是受构造影响,深层地下水断裂带上升的结果,另外,据钻探资料和卫星照片分析推断,大布苏湖水曾向东岸扩展出五公里左右,就是说湖东岸高出水面五十多米的狼牙坝一带当年竟是湖底。从地貌特征看,这可能是地壳不均匀构造运动,局部地方抬升造成的,大布苏湖面积比原来缩小了。  保护区植被: 主要可分成为草甸、沼泽、盐碱滩、耕地等,由于长期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特别是农业开发活动日益加大,大布苏湖周围原有的地带性草场即羊草草场类型受到很大破坏,目前大部分转化成杂类草草场和草甸草场,主要的放牧地则是草甸草场和沼泽化草甸。在湖盆区内,主要的植物群落则是草甸沼泽、芦苇湿地、盐碱地和岸边的少量旱生植物群落。 资源状况: 保护区内有大布苏湖,西倚繁忙的通让铁路,东靠久负盛名的“狼牙坝”泥林,湖区总面积为79平方公里,其中,雨季时水域面积为38平方公里,旱碱面积为10平方公里,其余部分是草地和芦苇沼泽。大布苏湖水面海拔133米,湖水深约0。90米,雨季可达1米。“大布苏”是蒙语,意为盐碱湖。 被称为聚宝盆的大布苏湖,自然资源相当丰富。据勘测,大布苏湖碱、盐、硝的蕴藏量分别在140——200万吨上下。硼、碘、溴、钾、磷等多种元素成份的蕴藏量也很可观。有关单位对湖水作过化学分析,鉴定属于重碳酸钠、重碳酸氯化钠镁型。水呈强咸性,pH值达10——11。湖水经加工,便可制成纯碱。纯碱作为重要的化工原体广泛应用于冶金、玻璃、塑料、造纸、石油、化肥等工业生产。大布苏湖水碱性太强,不适宜动物生存。而遍布湖中的大小岛屿上,却生长着茂密的芦苇,芦苇面积达447公顷。 发现古生物情况:   据专家们发掘考证,大布苏一带共获得13种古动物化石,均属距今2万余年,有旧石器晚期人类共生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2006年与保护区管理局与吉林大学联合,对猛犸象化石出土进行了科学探测。2007年在保护区南务字村,发现了七具原始牛个体骨骼化石。目前化石保存在泥林博物馆内,在距地表面1米左右的横断面上,大布苏一带显露出两个文化层,一个是新石器晚期和青铜时期的原始文化,一个是辽金时期文化,从发现的古动物化石和人类活动的遗址看,可以粗略了解大布苏湖所经历的巨大变迁,这一带气候由湿润变为半干旱:湖水由淡变碱;湖水面积由大变小……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