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种群生态学[师大].ppt

  1.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种群生态学[师大]

种群生态学 重点 :种群数量统计;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种群的增长模型; 种间关系的类型及生态位理论。 一、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1. 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该定义表示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占有一定的领域,是同种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个统一体或系统。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物种的进化单位,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种群可以由单体生物或构件生物组成。单体生物的个体很清楚,如蛙有四条腿,昆虫六附肢等,各个体保持基本一致的形态结构,它们都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构件生物与它们不同,由一个合子发育成由一套构体组成的个体,如一株树有许多树枝,一个稻丛有许多分蘖,并且构件数很不相同,从构件产生新的构件,其多少还随环境条件而变化。高等植物是构件生物,大多数动物属单体生物,但营固着群体生活的珊瑚、薮枝虫、苔藓虫等也是构件生物。 2、自然种群的特征 ● 空间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 数量特征,即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既密度)是变动的; ● 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库,以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是处于变动之中的。 ● 系统特征,种群是一个具有自身组织秩序、自我调节 能力的生物系统。 3、种群生态学的核心是种群动态。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即研究下列问题:(1)有多少?(数量和密度);(2)哪里多,哪里少?(分布);(3)怎样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4)为什么这样变动? (种群调节)。 二、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1. 种群的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 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种群的大小:是一定区域种群个体的数量,也可以是生物量或能量。 种群的密度:是单位面积、单位体积或单位生境中个体的数目。种群的密度变化很大。 种群的数量统计 数量统计中常用的指标是密度。密度又可分为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两类。绝对密度是单位面积或空间的实有个体数,相对密度则只能获得表示数量高低的相对指标。 2. 种群数量的统计方法 绝对密度(数量)统计法: (1)总数量调查:即计数在某地段中生活的某种生物的全部数量,如人口统计,或用航拍的方法计数一片草原的奶牛数量。 (2)取样调查法:计数种群的一部分,以此来推测总体数量。常用的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 样方法:即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以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整体。样方要有良好的代表性,可以用随机取样的办法来保证样方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 标记重捕法:对于不断移动位置的动物,可用标记重捕法。 在调查样地上,随机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释放,经一定期限后重捕。根据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地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假定,来估计样地中被调查动物的总数。即: N:M = n:m,N = M ·n / m 公式中: N,样地上个体总数; M,标记个体数; n,重捕个体数;m,重捕样中标记数。 在用这种方法时,进行了以下二点假设: 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被捕概率相等; 调查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 相对密度(数量)统计法: 相对密度表示种群数量多少的多度指数。 常用方法有: 捕捉法:如鼠夹捕捉,黑光灯诱虫,浮游生物网等。 粪堆计数法:常用于大型动物。 鸣叫计数:主要用于鸟类。 毛皮收购记录。 单位渔捞努力的鱼数或生物量。 计数动物活动所遗留的痕迹(如土堆、洞穴、巢等)。 三、种群的空间结构 种群的空间结构:即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为种群的内分布型。 种群的内分布型有三种: 1.均匀型分布 :种群内个体在空间上呈等距离分布。均匀型分布比较少见。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 2.随机型分布:每个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这种分布型也比较少见,多出现在资源分布均匀、丰富的情况下。 3.群聚型分布 :种群内个体在空间的分布极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或斑点状密集分布。成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成群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① 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 ②植物传播种子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四、种群统计学 1.、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年龄结构: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或配置情况。年龄锥体是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上到下配置而成的图。横柱高低位置表示由幼年到老年的不同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 种群的年龄锥体有三种基本类型: ★ 增长型种群:锥体呈典型的金字塔形。种群中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