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专项训练之凸透镜成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专项训练之凸透镜成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专项训练之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回顾与典型练习题
姓名:
一、实验室透镜的识别与作图
1、凸透镜、凹透镜的定义与图例:
2、与透镜有关的概念:
3、透镜焦点的确定:(1)凸透镜焦点确定:在已知光源通过透镜成实像,可以找出焦点。光源(物体)上任意一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心(一定沿直线传播)后与像上的对应点在一条直线上,任意一条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在另一侧穿过焦点在像上有与之对应的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如图所示。透镜越厚,焦距越短;反之,越长。
(2)凹透镜焦点确定:在已知光源发出的平行光经过凹透镜后发散的光,做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凹透镜焦点,这个焦点是虚焦点。
4、光线经过凸透镜会聚,通过凹透镜发散。透镜越厚会聚或发散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下列哪幅光路图是正确的?
★你准备利用太阳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写出测量工具和测量步骤:
(1)测量工具:凸透镜、白纸、刻度尺。
(2)测量步骤或方法: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整凸透镜使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c、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D、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如图S是发光点,S′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虚像:
(1)画出入射光线SA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2)作图确定此透镜的焦点。
★平静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一个同学说:“快看,鱼在云里游呢。”她看到的“云和鱼”实际上是:
A、云是像,鱼是实物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实像D.云和鱼都是虚像
5、透镜作图要领:
二、生活中的透镜:
(一)眼睛:请结合右侧和下方的图,一起从物理角度研究一下我们的眼睛。
我们的每一只眼睛里的晶状体、睫状体、角膜连接在一起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自然调节薄厚;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视网膜远近调节能力当然非常小。受睫状体上下收缩控制,晶状体的薄厚会自然变化,起到调节焦距长短的作用,在视力所及的范围里,使视网膜总是成、的实像,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物体。想一想,我们的眼睛很正常,当你看近处的物体时,物近像远,视网膜所成的像就会远离焦点,眼睛的视网膜不能向后移动远离焦点,这时大脑就会指挥睫状体收缩,使得晶状体变厚,折射能力变强,焦距缩短了,焦点前移,这样就保证了近处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像;当你看远处的物体时,物远像近,像的位置又会移动,视网膜也不会移动焦点,这时睫状体又会上下自然放松,让晶状体变得了,折射能力变,焦距了,焦点移,这样又保证远处的物体能在视网膜上成像。眼睛是不是很神奇呢?这正是大自然的杰作。
当然了,物体太近或者太远了,我们的眼睛就没法看见了,因为晶状体薄厚的调节也是有一定范围的,不可能达到无限。理论上说,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无限远的物体,有人可以看清楚看到八九百米远的物体,可是因为成的像实在太小,我们一般人肯本看不清;我们眼睛能看到的最近的物体一般是大约10㎝处,能看到最清晰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这就是所谓的明视距离。预防近视,要求读书时距离书本应该保持在25㎝左右,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用眼习惯不当,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就会导致近视。从上述我们对眼睛看物体的原理研究,我们知道,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玩手机就会使睫状体肌肉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渐渐地失去了恢复松弛的能力,晶状体变厚了,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强,焦距缩短,焦点前移,看近处的物体越近这种情况越严重。当你再看远处的物体时,物体过来的光线在视网膜前面成像,无法在视网膜上成像或成像模糊,就产生看不清看不见的现象,这就是近视眼形成的原因。这时我们就要用透镜来矫正了,让进入眼睛的光线发散一些,以便让物体能够在视网膜上成像。
3、要使近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应配戴合适的________;要使远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应配戴合适的__________。
4、对于正常眼来说,外界的物体不管是远处的还是近处的,在视网膜上成像后,所成的像都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5、下面对近视眼产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B.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c.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个点
D.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个点
(二)照相机:运用凸透镜,调节焦距,始终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我们知道照相机成像原理就是:。
(三)投影仪:运用凸透镜,调节焦距,始终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在平面镜上再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3.15相声剧本--消费卫士.doc
- 2016健身房销售工作计划.doc
- 2016年下半年班级安教育计划.doc
- 2017-2018学年学校综合工作计划.doc
- 2017-2018学年学校综合工作计划_0.doc
- 2017八年级物理上4眼睛和眼镜练习.doc
- 2017八年级物理上透镜练习.doc
- 2017八年级物理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doc
- 2017年高中政治重要复习提纲.doc
- 2017年物理力学原子知识点总结力的分类.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