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兰亭集序》 -

解释重点词语,翻译划线句子。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⑵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⑶茂林修竹……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⑷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5)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9、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10、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1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1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等到他对已经得到的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情而变化,感慨就随之产生了。 况且寿命的长短要听任造化的安排,最后都要消亡。 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写景抒情,叙议结合。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感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重点字词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 将至”,而在事过境迁之后 不免感慨横生。这种人人都 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 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 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 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 生之乐。接着由生到死,指 出人总是要死的,不能永远 保有那美好的留恋。 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接着列举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中有的人是静者,谈玄悟道:“晤言一室之内”,有的人是动者,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尽管性格不同,好恶各异,但是“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都会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不仅如此,而且“及其所之既倦……矣”,“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这就说明,年将老、兴将倦,欢乐有期,这是共同的。 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终期于尽”,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个体的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于是作者自然发出“岂不痛哉”的感慨。 作者因何而“痛”? 反映了当时东晋时期的士大夫的精神状态,当时统治集团内部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政治极为黑暗。“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诞的生活,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行,受这种细想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14、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1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6、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17、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来就知道把死生看成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即使时代不同情况变化,但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是人们的情致一样。 第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千古同心,千古同慨,作者的思绪从有限转入无限,又归结到《兰亭集》的撰集上,既点出了作序的缘起,又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随着时光的流逝,人的生命也终有尽期。作者在感时之余,转为伤逝。把庄子之言斥为“虚诞”和“妄作。”不能学太上之忘情,忘掉生和死的界限。 执著其里: 知人论世 否定人生虚无的思想 庄重严肃地追问生死意义 积极不懈的人生追求 消极其表: 文人受压制的苦闷 崇尚清谈纵情山水的空虚 人生短暂的悲痛 魏晋士人生死观在文学中的表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 (鲍照《拟行路难》) 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凋所蔽,阐明他的生死观,是他性格旷达的表现;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