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中期报告.doc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中期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中期报告

附件1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中 期 报 告 课题名称: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课题类别: 重点( )专项(√ )青年( ) 课题立项号: 062720245 课题负责人: 李继锋 所在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 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课题简介:研究方案摘要、研究计划要点、预期成果等,限1500字。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广泛应用和家庭电脑的逐步普及,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一个崭新阶段,教育走信息化之路已成必然。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现行国标本苏教版教材在编写时,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设计和制作了和教材内容配套的光盘。但是光盘仍然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光盘的内容由于从设计、制作到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出版后不能及时更新,这就造成了学习内容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二是光盘内容的生活化、乡土化、校本化也不够;三是教师使用这些光盘后,发现光盘预设过多,无法实施有效生成和开放。 我们学校是数学家华罗庚的母校,有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有精良的数学教师队伍,还有优秀的数学爱好者,更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装备。但是目前在教学中,教师们仅仅用静态的实物投影代替原来的挂图和小黑板,没有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功能,造成了硬件资源的极大浪费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合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因此我校在“十一五”期间,开展《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数字化资源研发和应用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二、研究目标 1、形成具有校本和地方特色的相关专题的系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2、通过数字化资源应用研究,改变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学习数学的意识和信息素养。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信息化环境下课堂设计和教学的能力。 三、概念界定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数字化资源”,是指以现行的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为研究依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集和重组学习资源并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专题学习网页等。通过开发与应用研究,使学生的学习资源和生活密切联系,反映时代发展,具有校本特色、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情境化学习理论:情境化学习理论认为,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是情境化的,学习应该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环境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整体的一部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的信息组织和呈现手段,创建生动、丰富的学习环境。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苏教版现有光盘对于本校教学的适切性。 (二)研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数字化资源 (三)数字化资源的应用研究。 六、研究方法 课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上研究课,进行课例分析与研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课题研究。 七、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2006年1月~2006年2月) 1、组建课题组,召开筹备会,商量确定选题。 2、学习和研究相关文献材料。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中学习、自学等方法,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方法和发展的趋势。 3、课题设计、论证、申报。 (二)实施阶段 (2006年3月~2009年1月) 1、第一阶段(2006年3月~2007年1月) ①分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现有的苏教版配套光盘,确定数字化资源的研发专题。。 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专题理论学习 ③加强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课题组成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根据课题开展的需要和教师的教学实际,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要求,分梯队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 2、第二阶段2007年2月~2008年1月 ①围绕教学设计方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和专题学习网站。每学期每人设计2~3个典型的研究课例。 ②运用课例分析法,每人每学期上1~2节研究课,分专题分别研讨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和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完成1~2篇研究论文进行交流和推广。 3、第三阶段2008年2月~2009年1月 根据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思路,运用课例分析法,完成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的有效互补的专题研究。 (三)总结阶段 (2009年2月~2009年5月) 收集、整理过程性材料,总结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 八、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1、课题的研究报告; 2、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案例集 3、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论文集 4、与课题相关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