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中的 仁爱.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思想中的 仁爱

儒家思想中的 仁爱 仁爱是《论语》的核心思想。儒家的仁爱包含了三个大的层次:以家庭为体系的爱、以社会为体系的爱和以宇宙为体系的爱。这三个体系内的爱是相互联系的,并且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即儒家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伦理学说的根本。整部《论语》中,论及仁的有58章,仁字出现105次。解读《论语》中的仁对于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儒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论语》中的仁内涵丰富,究其根本乃是爱的演绎和诠释。《论语》提出仁者爱人,仁即是爱。仁是一种发自家庭又超越家庭,延及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自然、宇宙的普遍的爱,仁体现的这种由里及外、由小及大的爱是适合用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群、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诸多关系的道德准绳。本文着重从仁即是爱这一角度,讨论《论语》中仁爱的多重涵义。 一、《论语》中的仁爱是以家庭体系为出发点,体现血缘关系的爱 《论语》中的仁爱的思想不是凭空而有的,而是符合人的天性的爱,是人之常情的爱,是人性的最初的表现。这种爱最初是产生在家庭内部,表现着人之初的情感,即带有血缘关系的情、爱。人生而有家,成长在家,对父母、兄弟自然有爱、有情。仁爱在家庭中体现在父辈与子辈的关系上为孝,体现在平辈之间的关系上为悌。这正是孔子所要求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1]4。 仁爱体现父慈子孝之爱。《论语》中的仁爱首先倡导的就是孝道。孝字由老字(省去匕)和子字构成,并且为上下结构,不难看出它的本意是泛指老一辈人对晚一辈人的养育庇护、教育培养,以及晚一辈人对老一辈人的尊敬爱戴,遵循听从和赡养;或者指父母(老)将自己的生命、理性、意志和事业传递给儿女(子),儿女继承父母的生命、理性、意志和事业,所谓老传子,子承老正是这个意思。在养育、教育、赡养、遵循、爱戴中自然体现着彼此之间深切的爱和浓浓情意。要注意这种爱是双向互动的,有着人格中自然、高尚、无私的一面,但并不是神爱恩泽大地,一般来说要双方互动才是正常的,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2]138 父对子要养、要教,子对父要养、要敬。为人父母自然是高兴之事,但同时也应知道责任之重大:养育和教育是艰巨的任务。对子女养而不教无异于饲养家畜,这是有罪过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养不教,父之过,有其父必有其子。《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也倡导父慈而教。家长以身作则进行活的教育是尤为重要的。家长的道德修养、人生价值、生活准则是否会传授个孩子?这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位加拿大实业家写了一本《身为职员的父亲给儿子的三十六封信》,这位父亲从切身的人生体验中吸取教训来教导正在成长的年轻儿子,他的人生准则无疑是孩子活生生的教科书。同样,子对父的孝不仅体现出报恩的情怀,也承载着眷眷爱意。子对父尽孝是天经地义之事,《孝经》借孔子之口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道虽出自天性,但乃依赖教化,加强孝道教育是社会的当务之急。正如孟子所言,虽然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认为这是人之天性。但他也注意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天然的爱亲之情因人性的脆弱而衰减。因此,作晚辈的应时刻检点自己是否在尽孝道。理解孝道要全面,切记孝道并不仅仅指赡养,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1]14,子女对父母不仅要赡养,更为重要的是敬爱,养而不敬如养犬马,父母怎能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和天伦之乐呢?又何谈子女对父母的爱呢?子女要时时考虑、体谅父母,所谓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1]40;子女要关心、照顾父母,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1]40;子女对父母的照顾要有耐心、毫无怨言,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1]40。而且子女对父母的孝道还要执着、坚定事父母,能竭其力[1]5,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40。否则林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凉将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和痛苦。特别是现代社会因学习、工作等诸多原因离家者难以计数,难怪一曲《常回家看看》一夜红及大江南北。由此可见,孝蕴含的是人类天赐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深厚情缘:爱。 仁爱表现兄爱弟敬之爱。仁爱在家庭中的另一体现为平辈之间的悌。孝弟者也,其为仁之本与![1]2,弟即悌,指手足之情,姐妹之爱,平辈之间的互敬互爱。同胞兄弟、姐妹有血缘之亲,彼此产生保护、关爱之情是人的自然感情。《论语》中十分重视兄弟之间的手足情,孔子道: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论语》特别重视兄弟间的情感,认为兄弟间当像朋友一样友爱、互助。集儒道释三家思想精华于一体的北宋豪放词大家苏轼与其弟苏辙感情笃厚,他用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之句抒发了中秋月夜月圆而人不圆的悲戚,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祝愿兄弟平安、健康。即便在危难时刻他的《狱中寄子由》与君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