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课件新生儿败血症硬肿.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科护理学课件新生儿败血症硬肿

新生儿败血症 (Neonatal septicemia) 教学目标 1.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及感染途径。 2.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3.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原则,达到简单运用。 4.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措施。 定义:病原菌侵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 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各系统 的严重感染。 发病率:我国活产足月儿1‰~10‰ 极低体重儿164 ‰ 病死率:20% 1.自身因素(新生儿的免疫特点):免疫(体液和细胞)功能发育不完善,皮肤粘膜薄嫩,脐部感染窗口,白细胞吞噬功能↓,补体水平↓。 2.病原菌 国内:金葡菌占首位,大肠杆菌次之。 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增加。 国外:B组链球菌(GBS)为主要致病菌。 3.感染途径 产前(宫内感染):经胎盘血行感染,如母孕后期发热、患感冒、败血症、羊膜腔感染 产时: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消毒不严 产后:最常见(50%),经脐部、皮肤、粘膜、呼吸道或消化道等侵入感染,脐部是细菌最易侵入的门户。 医源性感染 临床表现 一、两种类型 早发型:出生7天内,产前或产时感染,G-杆菌为 主,呈多器官暴发型表现,死亡率高。 晚发型:出生7天后,多为产后感染,金葡菌及 绿脓杆菌多见,可在新生儿室爆发流行。 死亡率较早发型低。 并发症: 最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其次是肺炎或肺脓肿,其他迁移性病灶如蜂窝组织炎、骨髓炎和肾盂肾炎也偶可发生。 辅助检查 一、病原菌检查 1.血培养:是诊断败血症的可靠依据,阳性有助于诊断,阴性不能否定诊断。 2.检测细菌抗原:局部病灶细菌培养如脐部分泌物培养、皮肤脓疱液培养,都有助于病因诊断。 二、非特异性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增加,有中毒颗粒和核左移。 2.血沉:增快,>15mm,提示败血症。 3.C反应蛋白:≥15μg/ml(阳性),提示败血症。 治疗要点 1.抗菌素 原则: 早期、联合、静脉、足量、足疗程(10~14天,有并发症者应治疗3周以上。 ) 病原菌明确:按药敏试验用药 病原菌未明:耐酶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2.处理局部病灶 3.支持疗法 ⑴保暖、给氧、纠酸 ⑵保证能量和水的供给 (3)多次小量输入新鲜全血或血浆 4.对症治疗 黄疸→按高胆处理 护理诊断 1.有体温改变的危险 与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脐炎、脓疱疹有关。 3.潜在并发症 化脑、药物副作用。 4.知识缺乏 缺乏本病的相关知识。 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稳定:四肢凉或体温不升者注意保暖,必要时置暖箱;高热时应松解衣被、物理降温、多喂水,遵医嘱给退热药。 2.清除局部病灶:脐部感染时按脐炎护理,先用3%双氧水清洗,再涂碘伏;皮肤脓疱疹可用75%酒精消毒,然后用无菌针头刺破让脓液流出,后用3%双氧水。 3.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并发症 患儿出现面色青灰、呕吐、脑性尖叫、前囟饱满、两眼凝视等应考虑化脑; 患儿出现面色青灰、皮肤发花、四肢厥冷、脉搏细弱、皮肤出血点等应考虑感染性休克或DIC。 应及时汇报医生,积极处理。 4.用药护理: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保证抗生素有效进入体内,青霉素类药应现配现用,稀释后应在1小时内输完,以免影响疗效;氨基糖甙类药物,应注意稀释浓度及对耳、肾的影响,定时监测尿液及做听力检查。 5.健康教育: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正确育儿知识,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及做好脐部护理,防止尿布皮炎,加强口腔护理。 又称新生儿硬肿症(neonatal scleredema)或新生儿皮肤硬化症,是指主要在受寒的情况下引起的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受损,严重者引起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与水肿。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掌握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表现。 3.熟悉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原则,达到简单运用。 4.按照护理程序,对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实施整体护理(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预期目标、运用护理措施、作出护理评价)。 病因:寒冷、感染、缺氧窒息、 早产、饥饿、低出生体重等。 1.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成熟 2.散热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较 薄;血管丰富。 3.产热 ↓:棕色脂肪含量少。 4.饱和脂肪含量高:熔点高,易凝固。 5.红细胞和血红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