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盎然试析丰子恺艺术作品的佛禅取向.doc

禅意盎然试析丰子恺艺术作品的佛禅取向.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禅意盎然试析丰子恺艺术作品的佛禅取向

禅意盎然——试析丰子恺艺术作品的佛禅取向 禅意盎然 试析丰子恺艺术作品的佛禅取向 0赵淑莉[中共营口市委党校,辽宁营口115003】 l摘要:禅意充满了丰子恺的艺术与生活.本文通过佛禅怎样走入丰子恺的艺术人生以及其作品中现世和入 l世的佛禅审美取向,说明了禅僻思想是丰子恺人生艺术化美学思想的重要渊源 I关键词:人生艺术化佛禅现世X1~ 丰子恺被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①,为世人所景仰源于他在文学,绘画,篆刻,金石等多个领域 皆有成就;为世人所喜爱则缘于其作品的清新,简洁,流畅,趣味,生活中的一粥一饭皆可入其诗画,却禅意盎然. 人生艺术化是丰子恺艺术创作的皈依与其艺术观与审美观的精髓.他的美学思想多直接源于其自身的艺术创 作与审美教育的实践,所吸收的理论资源非常丰富,从康德,叔本华至儒释道,但佛教禅宗却是丰子恺人生艺术 化美学理论最为浓重的一抹底色,其作品中随处闪烁着禅意的光影. 一 ,佛禅是如何走进丰子恺的艺术与生活的 佛禅曾以不可小觑的作用占据了许多现代作家的心灵,以至于成为文学史上特殊的文化景观.倘探其缘故, 时代的苦闷是难辞其咎的:从民国元年到五四运动之后的数年内是20世纪中国苦难最为深重的一段时期:军阀 的混战,社会的动荡,道德的沦丧,精神的匮乏,经济的衰退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等都使觉醒的一代青年苦 闷不堪.佛教人生皆苦,世事无常的苦空观颇能契合这浓重的悲观情绪.于是,许多知识分子如鲁迅,周作 人,宗白华……都引佛禅为精神的慰藉与解脱之所. 丰子恺也是他们中间一位执着,虔诚者.他不仅将佛禅的意味渗透在艺术创作与Et常生活里,还终于以居士 身份皈依佛门.他亲近佛禅,不仅仅是家庭变故令其生发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而转求佛教的解脱:幼年多遭变故, 七岁上死了祖母,刚刚中举的父亲在家居丧,诸弟姐相继死亡,家道中落……更多的还是他对宇宙的根本,人生 的究竟,长期执着的求索.他非常认同宗教是人的终极关怀的说法,并坦言欢喜读与人生根本问题有关的书, 欢喜谈与人生根本问题有关的话,可说是我的一种习性@.在《两个》中,丰子恺索性将自己入佛教的原因直接归 为令他不能安心做人的个体之与所处的时间与空间产生的疑惑.另外,李叔同的精神牵引对其更产生了毋庸置 疑影响.李叔同是将丰子恺引入佛门的业师,从丰子恺对于老师所作的三层楼之喻释表达其景仰与无力相随的 遗憾,可以见证丰子恺宗教情结的根深蒂固: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j 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他又说到自己,我脚力 小.不能追随弘一法师上三层楼,现在还停留在二层楼上,斤斤于一字一笔的小技,自己觉得很惭愧.但亦常常勉 力爬上楼梯,向三层楼上望望.@ 从这里可以看出,丰子恺认为宗教是具形而上意味并且高于一切的.其对于自身介于二,三层楼之间的定位 恰恰印证了他对禅宗的文化选择,呼应了他何以终其一生以亦僧亦俗的双重角色在俗世间追求着艺术化的人生 境界. 二,禅佛是如何体现在丰子恺人生艺术化之中的 学界较为普遍地认定,禅宗正式创立于法师慧能,中国佛学以禅宗统领天下.禅宗是人生哲学,更是生命哲 学,如冯友兰所说:中国所谓禅宗,对于佛教哲学中的宇宙论并无若何贡献.唯对于佛教中之修行方法则论辩甚 多⑥.一语中的地指出了禅宗哲学的重人且贵生.中周佛教史上有两次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宋元时期,把心 /名作欣赏MASTERPIECESREVIEW/文苑经纬65 外佛转向心内佛,由外在超越转为内在超越⑦,实现了 彼岸到此岸的转向,可以现世概之;第二次是发生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来追求内在超越的佛学一变 而为关注国家兴亡,社会政治和人生问题的经世之学⑧, 实现了由出世向人世的转向,可以人世概之.丰子恺 对佛禅的取向,是基于现世和人世两点的. (一)现世的体验 禅宗思想的本质是超越精神,表现为赋予人的生 命以真正的主体性,即使人的本源主体性拨开云雾见 青天,并由此达成人们对自由生存状态的终极意义的 关怀.丰子恺以为:今世有许多人外貌是人,而实际很 不像人,倒像一架机器.这架机器是装满着苦痛,愤怒, 叫嚣,哭泣等力量,随时可以应用,即所谓冰炭满怀 抱也,他们非但不觉得吃不消,而且以为做人应当如 此,不,做机器应当如此.隹有少数大人因谙于收 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⑩,故能不复为世 知物欲之所迷@,于是得以洞见人生宇宙之真相.而 这样的大人往往皆一以贯之地葆有一颗极其活泼的 童心.丰子恺认为,童心实乃人生最有价值的最 高贵的心∞.它能以绝缘之眼直逼万物本体的相. 故此推出童心的世界与艺术的世界相交通,与 宗教的世界相毗连.3的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