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西汉时期内蒙古道路交通
内蒙古历史交通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刘壮
第一节 概述
1、内蒙古交通道路的特点
在18世纪之前,整个内蒙古地区基本上是一个完好的天然牧场。在草原上的内蒙古古代交通道路,是经过长期的人行、驮运和车碾形成的许多呈自然状态又具有一定交通量的草原路。这种草原道路,在行车或自然因素影响下,日久天长,质量变坏,通行量降低,人们又在两地间另辟新路。作为畜力运输为主的—个历史阶段内,往往两地之间的草原道多达数条。内蒙古草原自然路是内蒙古古代道路发展的一大特点。
内蒙古地区无论官办或民间交通道路,沿途无固定居民点,牧民逐水草而游牧,交通道路亦逐水草而行,尤其是设置驿站(元称站赤)的道路,对驿站安设地点,除上下驿站之间的距离要适合牛车、走马行程之外,最主要的是要有水源和草场,具备道路交通运输的必要条件,因此,沿河川、湖泊的交通路线,亦历来为人们重视。
2、内蒙古二条重要游牧路线
内蒙古河流分布广泛,历代各游牧民族沿河川,傍湖泊,穿沟谷,形成二条重要游牧路线:
一条从西辽河水系(包括老哈河、西拉木伦河),中经滦河上游(古称闪电河、上都河)、永定河上游(包括北支大洋河和南支御河)黄旗海(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哈尔右翼前旗)、岱海(今乌兰察布盟凉城县境内)到黄河及其右岸支流地区(今河套平原、土默特川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
—条是从额尔古纳河右岸水系(包括根河、海拉尔河、哈拉哈河和乌尔逊河等),经呼伦湖、克鲁伦河、土拉河、塔米河、扎布罕河至蒙古高原科布多地区。
这两条东西道路,虽然由于朝代更迭,民族兴衰,北方各民族之间及其与汉民族之间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交往等原因,其道路起迄点曾有变化,但其走向大同小异。
3、穿越阴山的交通道路
横贯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山脉,包括狼山、乌拉山、大青山,主峰在萨拉齐北,海拔约2669.5米,北侧倾斜和缓,南侧是断层陷落,巍峨陡峻,与河套平原相差1000米,而各山又不相连接,来往阴山南北形成许多沟谷道。较著名者有北魏的白道,昆都仓沟的五原塞道,石兰计沟谷的秦汉高阙塞道和哈隆格乃沟谷的汉鸡鹿塞道等。均为往来阴山的交通孔道。
4、通过大戈壁的道路
漠南、漠北都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活动地区。从漠南通往漠北地区,须通过蒙古大戈壁。大戈壁地区西起天山东侧,东至兴安岭西麓,宽约1000公里,长达2000余公里,象一条巨带束在蒙古高原的中间。戈壁地面或巨石搓峨,或砾石满布,所以又被称为石漠。戈壁,缺水缺草,加上沙流挡路,一般都难以通行。
5、内蒙古道路发展的突出时期
内蒙古道路开辟之多,驿运发展之快,在历史上较为突出的有四个时期,第一个是秦、西汉时期,第二个是辽、西夏时期,第三个是元时期,第四个是清时期。其关塞、烽台和驿传等交通制度也都为历代所沿用。
内蒙古古代交通道路,大部分是未经人工修建的草原或沿河川、湖泊、穿越沟谷的自然路。交通工具则主要是骑马,运输多用牛车,过沙漠则使用骆驼。路经河川,多系季节性河流,雨季洪水滔滔,平时干涸,对长年的交通运输影响不大。
在交通制度上,历代王朝在内蒙古地区设置了几种管理制度,其中主要的:一是关塞制,在要地设关塞,以利南北人员往来及货物流通;二是驿站制,负责通信、运输两方面的任务,并对驿站机构、官吏和人员的组成以及各项制度都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
内蒙古古代道路交通,辽朝以前主要依靠几条稀疏自然道路和牛车、马驼等运输工具。辽朝及以后大力发展释运,加之草原车马骆驼通畅优势,内蒙古道路交通较昔日有了改善,但限于自然条件及历史种种原因,与内地相比较,交通仍较落后,运输很艰难。
下面分四个突出发展时期,讲述内蒙古地区的道路交通。
第二节 秦西汉时期内蒙古道路交通
1、秦的直道
秦代在北方交通建设方面,特别是在秦置九原郡之后,秦始皇使蒙恬开“直道”。从此,北方交通的枢纽地位,从战国时的云中郡移到九原郡,进而从九原郡治九原(今包头市麻池古城)通往四周的交通道路,不仅有了发展变化,而且把赵时“直南”路改筑为秦“直道”。
辽西经云中上郡至咸阳大道
从碣石(今河北省昌黎北)西北行,经右北平郡(郡治无终,今河北省蓟县)、渔阳郡(郡治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上谷郡(郡治沮阳,今河北省怀来东南)、代郡(郡治代县,今河北省蔚县西南)、雁门郡(郡治善无,今山西省右玉南)、云中郡(郡治云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北古城村古城),渡黄河,南向经上郡(治肤施,今陕西省榆林东南)至咸阳。
这条北方交通边郡大道,就是秦始皇“巡北边,自上郡入”,而走的这条路。
九原至云阳道(直道)
由九原(今包头市麻池古城)南下,直通云阳(今陕西省淳化西北),为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蒙恬督修长城的第二年,又督修筑这条道路。史称“直道”。
“直道”是秦王朝为防御匈奴的进扰,保卫北方安全,沟通关中至秦长城内外的一条重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