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2011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通讯(cellular communication): 多细胞生物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识别、联络及相互作用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各种信息物质的作用而实现的。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将细胞外信息转化为细胞内信息并引起细胞内某些代谢途径改变,对环境变化作出应答的过程。 第一节 细胞通讯 一、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 是相邻细胞之间依赖连接蛋白构成的细胞间通道,通过这些通道使细胞之间的胞浆连通,传递小分子量的水溶性信息分子,进而传递信息。 二、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connecting communication) 通过细胞膜表面的特定分子(如糖蛋白、糖脂)与其他细胞的表面分子特异性地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使细胞的增殖、分化等功能发生改变,以达到功能上的相互协调。 三、化学信号通讯(chemical signal communication) 通过化学信号分子作用于周围或距离较远的其他种类细胞(靶细胞),调节其功能. 化学信号分子(第一信使 ,First messenger) 在细胞与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作用的信息物质叫细胞间信息分子。 第二节 信号转导的方式和机制 受体-配体 信号分子 信号在细胞内转换和传递机制 一、外源信号必须经由受体发挥作用 受体(receptor):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生物活性分子进而引起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 配体(ligand):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抗原、药物、毒素等。 受体的作用特性 1.高度特异性 2.高度的亲和力 3.可逆性 4.可饱和性 二、信号转导分子负责信号在细胞内的传递与转换 在细胞内传递细胞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内信息分子。 第二信使:小分子活性物质 信号转导分子:蛋白质分子 信号转导途径(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信号通路交流(cross talking) 信号通路网络调控(network) (一)第二信使 ( Second messenger) 1.核苷酸衍生物: cAMP 、cGMP; 2.脂类衍生物: 甘油二酯(DAG) 3.糖类衍生物:三磷酸肌醇(IP3) 4.无机离子:Ca2+ 、NO、CO、H2S (二)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酶是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系统 蛋白激酶:酪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 PKA、PKB、PKC、MAPK…… 蛋白磷酸酶:去磷酸化 三、信号在细胞内的转换和传递机制 第二信使的浓度或者细胞内的定位分布发生改变 信号转导分子构象变化 蛋白分子的细胞内定位改变 蛋白分子的细胞内水平调节 第三节 脂溶性化学信号的受体途径 第四节 离子通道型受体 第五节 G蛋白耦联型受体 与G蛋白偶联发挥作用 单体蛋白,高度保守 N端—7个α螺旋—C端 3个外环结合信息分子 3个内环和C端与G蛋白藕联 (二)膜受体-IP3-钙调蛋白激酶途径 鸟苷酸环化酶(guanylate cyclase, GC)信号转导途径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和脑内。可溶型GC存在于胞浆,主要激活物为NO;颗粒型GC存在于细胞膜,主要激活物为心钠素和脑钠素。GC激活后,cGMP生成增加,激活蛋白激酶G(PKG) 磷酸化靶蛋白发挥生物学作用。 酪氨酸蛋白激酶 TPK 由一条或数条多肽链构成,只有一个跨膜螺旋 受体型TPK (TPK-Ras-MAPK):受体本身是蛋白激酶,与配体结合后使自身酪氨酸蛋白激酶磷酸化 细胞质膜 催化型受体胰岛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 非受体型TPK 胞浆 不具有催化功能 癌基因产物:erb-B、kit、fms编码蛋白质 信号转导的基本规律 信号的发生和终止都有一定的时限性 信号的传递呈接力式传递,有级联放大或抑制作用 不同信号传递途径之间有拮抗或协同作用 信号传导途径的通用性和特异性 第七节 细胞信号转道障碍与疾病 细胞信号转导障碍:是指由于信号转导蛋白量或结构的改变,导致信号转导的过强或过弱,并由此引起细胞增殖、分化、凋亡或机能代谢改变. 二、受体异常与疾病 受体病亦称受体异常症:是由于受体数量、结构或调节异常,导致受体功能异常,使之不能正常介导配体在靶细胞中应有的效应所致的疾病。 受体异常可表现为: 受体下调(受体数目减少)或减敏(对配体刺激的反应性减弱或消失) 受体上调(受体数目增加)或增敏(对配体刺激的反应过度) 1. 家族性高胆固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实务》思维导图.pdf VIP
- 尼康(Nikon)AF-S NIKKOR 500mm f 5.6E PF ED VR 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VIP
- 中级社会工作考试《综合能力》思维导图.pdf VIP
- 2025年全国《考评员》资格证考试题库与答案.docx
- 施工设备进场报验单.docx VIP
- 西藏阿里地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题库带答案.docx VIP
- 食材验收标准及流程.docx VIP
- KEYENCE基恩士DL-RS1A 用户手册 (IV2).pdf
- 艺术培训员工培训.pptx VIP
- 2025年贵州省贵阳市公安辅警招聘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