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中德父与子的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描写是巨大的灾难面前,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抓重点句,文本解读。
文中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首爱的颂歌。有三个描写父亲的场景感天动地:第一个是他悲痛欲绝,但重新挺立的场景;第二个是许多人劝他别挖,但他不听劝还不停的问是不是来帮我的?场景;第三个是他孤军作战,伤痕累累的场景。仔细研读,不难发现第三个场景令人刻骨铭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段话具有很强的辐射力,由这一片段完全可以辐射前面父亲在绝望中重新挺立,人们再三劝阻但父亲依然坚持的场景,从中还能体味到父亲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以及父亲绝不放弃的信念。同样,阿曼达简简单单的一“让”,不仅让出了小小年纪的勇敢、让出了对他人的关爱、让出了父子血浓于水的亲情,更让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信念。这一“让”精巧地将父子重逢,相互对话的情景统领起来。 在整个教学中,我以寻找最能表现父子俩了不起的场景为主线,抓住“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这两个文眼折射全文的语段,努力做到“一线串珠”,“瞻前顾后”,在承上启下处反复回扣品读。
三、情感震撼,读中体验。 在这节课中,我感觉应调动学生的情感为重点来抓。要想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在教学“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一句并进行朗读训练时,我运用搭桥性的语言,在层层推进中强化感受。
一段语言文字中,往往饱含着人物复杂的情感,如何引领学生潜心会文,透视人物内心世界,感悟人物坚定信念,提升人物饱满形象,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一语段时,我先指导学生从时间上读出父亲挖的艰难和劳累;再接着从父亲的形象上读出他肉体的痛苦和沉甸甸的爱;然后,在类比体验中读出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最后读出他的坚定不移并探究父亲的精神支柱,读出伟大形象。学生在立体推进的朗读过程中,与主人公共同体验,共感受,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四、体验、表达,同步并举 面对不同的课文,我们都应该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想象:父亲身上的血迹是怎么来的?围绕“父亲是这样说的,是否是这样做的呢?”用 “不论……总……”说话;“读完这篇课文,用一句话写下自己的对爱和信念感受。” 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想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美好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人文熏陶的同时学习表达。另外,又通过句子的比较,体会作者谴词造句的良苦用心。
五、注重了对课外知识的拓展。
? 在最后我说:“一次地震,书写着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句承诺,一分责任,谱写出一曲激情感人的颂歌。这个故事给我们以怎样的思索,你想的是什么呢?相信随着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会思索得很多很多……人间自有真情在,老师向同学们播放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图片,让同学在一次次阅读观看,在一次次情感体验中,在一次次心灵碰撞中,让同学们感受亲情、走进亲情、拥抱亲情!”这一拓展不仅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而且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体会到父爱的伟大及儿子的勇敢懂事。 在这节课中,我与学生随着这对了不起的父子一起经历了痛苦与喜悦,震撼于信念和爱创造的奇迹,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精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