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级语文上册回声教案.docVIP

人教版小学二级语文上册回声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小学二级语文上册回声教案.doc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八组 31 《 回声》 教案   31 《回声》教案 【教材分析】 《回声》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以“爱科学”为主题编排的。 (一)思想内容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共6个自然段,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回声为本课的课题,无疑是一种声音,我们听到过很多声音,那什么是回声?由题目入手,引发疑问:什么事回声?回声是怎么产生的?等等,带着问题读这篇课文,便会明白这个科学道理。在桥洞中,小青蛙的叫声引起了“另一只小青蛙”的叫声,小青蛙倍感奇怪,而在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用水波和声波相对比的巧妙指点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声的道理。 一、环境渲染,做好铺垫。 文章第一自然段向读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并配有一副景色宜人的图片。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河岸绿树成荫,小桥形状别致,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小河上有石桥,有水有桥,这是回声可以产生的条件。“半圆的桥洞”说明桥身不是很高,这也是小青蛙能听到回声的原因之一。与倒影连起来像一个大月亮,多美的景色,怪不得小青蛙会高兴的叫起来。这美丽的景色是故事的导火索。 二、童真童趣,发现回声。 课文2、3自然段写了小青蛙发现“看不见的小青蛙”并产生疑问的过程。小青蛙在桥洞里看到美丽的景色叫起来,却引来另一只小青蛙的叫声,又奇怪又好玩! 小时候,我们可能也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者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子不停的叫,然后就能听到回声,在兴奋之余也有一股好奇。文中的小青蛙和我们当时是一样的,充满了新奇。 “呱呱呱,多好看哪!” 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竟然也在叫“呱呱呱,多好看哪!” 于是他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进行第二次对话,结果又听到一样的回声,此时的小青蛙非常好奇了,才带着“桥洞里是不是藏着一只小青蛙”这样的问题问妈妈。 三、演示与讲解相结合,巧妙阐述回声道理。 课文4、5自然段通过青蛙妈妈的演示和讲解,向小青蛙讲述了回声产生的原因。这2个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投石实验,了解水波变化。 第四自然段写了连续发生的三件事,通过青蛙妈妈做实验,向水中投石子,产生的波纹越来越大,碰到了河岸,又荡回来,这个道理其实和声波返回来的道理是一样的。青蛙妈妈就是利用这个实验帮助小青蛙形象直观的明白回声产生的道理。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本段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写了妈妈和小青蛙到了哪里,第二句话是说青蛙妈妈具体怎样做的,和河里的变化。第三句是写产生的波纹是怎样变化的。但第二句和第三局之间没有写波纹是怎样出去的,这就需要比较形象直观的动态影像帮助学生观察,波纹是荡出去的,越来越大,然后碰到了附近的河岸,才会荡回来。理解了波纹的变化,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就不难理解青蛙妈妈后面的说明了。 对比讲解,明白道理。 第五自然段是青蛙妈妈拿水的波纹和声音的波纹做对比来解释说明,妈妈的话一共有四句。1、2句说声音和水的波纹一样;第3句说声音的波纹碰到石壁也会像水波碰到河岸一样会“返”回来;第4句说这两个道理是一样的,所以你能听到回声。这4句话有着严谨的逻辑顺序,不可颠倒。 就是通过讲解和演示,小青蛙的谜团也解开了。桥洞没有另一只小青蛙,而是自己的回声。所以“小青蛙高兴得一蹦老高,说:‘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小青蛙因为知道了一个科学道理而高兴,而课文一开始也说到了小青蛙的高兴,那仅仅是因为看到了美丽的景色。两种高兴性质不同,可以看出,小青蛙不但可爱,而且喜欢提问题,喜欢科学,善于发现。 四、重回桥洞,验证科学道理。 知道怎么回事的小青蛙觉得很有意思,又回到桥洞呱呱的叫起来。以后小青蛙在别的场合下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再感到奇怪,而能真正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那他还会在哪里遇到呢?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小读者也能说出一二把!这也就是本课泡泡语的内容:你听到过回声?在哪听到的?这也是对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的一个延伸,很多学生有过这种经历,但不知道这叫什么,现在学完了课文,也就明白了。 (二)语言表达 本文是以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在语言表达上有以下特点: 一、对话贯穿全文,展现出了温馨、有趣的画面。 全文主要以小青蛙 和青蛙妈妈的对话以及小青蛙和“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的对话展开叙述,由对话引出疑问,也由对话突破疑问。 小青蛙和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的对话充满了童趣,让读者读起来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回忆起自己有过的经历。 小青蛙问:“你是谁?你在哪儿?” 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你在哪儿?” 此时的小青蛙觉得又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nli2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