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管营销]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讲解岳光富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税务总局所得税司 2008.10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企业所得税申报概述 申报依据—法律法规、会计核算、税收政策征管 申报要求—真实性、准确性、连贯性、时间性 申报要素—应纳税所得、税款 申报分类—方式:查帐征收、核定征收; 类别: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内、外资) 方法:预缴申报\汇算清缴\核定\清算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企业所得税申报概述 申报组成—按税款分:预缴申报、年度申报、核定申报、扣缴报告、清算申报 —按类别分:居民、非居民 —按重要性分:财产损失、弥补亏损、境外所得、关联企业、附列资料等 企业所得税纳税预缴申报 月(季)度申报(A类) 依据:税法54条、条例128条-国税函44号 适用:查账征收-居民、非居民企业 结构:3种申报形式-据实、上年、其他 2种体制-法人、非法人(分支机构) 内容:据实预缴-所得额确认、税款计算(间接) 按上年-所得额确认、税款计算(间接) 其他-税款(直接) 企业所得税纳税预缴申报 据实预缴-营业收入-会计口径-执行会计核算不同 工商、金融含应税和免税;事业单位应税 营业成本-会计口径 利润总额-会计(房地产企业、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弥补亏损) 营业收入减营业成本不等于利润总额 税率25%-税法25%、20%、15% 减免税-微利企业、高新企业、优惠过渡、批准的税额优惠,不包括税基优惠(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加计扣除、减计收入等) 企业所得税纳税预缴申报 房地产企业预缴-国税函[2008]号 适用于据实预缴、内、外资企业 预计利润率与31号文件预计计税毛利润率口径同 经济房不低于3%;非经济房20%、15%、10% 预售收入确定:期间费用 企业所得税纳税预缴申报 据实预缴-问题:弥补亏损、不纳税调整 年度汇算产生退税;占用企业资金; 不符合真实性原则;税款入库不均衡; 据上年预缴-同现行处理一样 其他方法预缴-新税法要求 关于汇总纳税和合并纳税-新旧税法区别 汇总纳税-总分支机构;合并纳税-子公司 汇总纳税-解决地方财政问题的方法 企业所得税纳税预缴申报 汇总纳税-财预10号、国税发28号-跨地区转移 总分比例-总机构25%、25%;分支机构-50% 税款级次分配-仍按60%、40% 总分范围-除财预10号规定的中、农、工、建。。 总分确定-只汇到二级机构,具有生产职能的视同分机构,也考虑二级以下 三因素口径及权数-收入上上年35%;工资-上上年35%;资产-上上年期初+期末/2,30% 企业所得税纳税预缴申报 总分计算-跨地区税率一致;跨地区税率不一致; 亏损的总分机构;撤消的分支机构; 新增的分支机构 税率不一致:先计算各自应纳税所得额 总机构北京-分支沈阳25%、深圳18%、济南25% 三因素分配比例:30% 40% 30% 所得额1000, 150 200 150 税额250总 37.5 36 37.5 企业所得税纳税预缴申报 总机构申报-预缴表、分配表 分支机构申报-预缴表、分配表(总机构) 总局开发总分机构信息交换平台-解决跨地区、国地税、总分机构之间信息交换、监管、协查处理等事宜 分配比例计算公式:0.35×(分支收入÷总收入)+0.35×(分支工资÷总工资)+0.3×(分支资产÷总资产);上半年按上上年数据计算,下半年按上年数据计算。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申报 适用范围-定率征收;定额征收; 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 两点变化-可减免税;经费支出换算应纳税所得额 减免税-批准的减免税;微利企业比照国税函251号,并只有按收入核定的; 核定应税所得率要年度汇算-国税函[2005]200号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申报 核定征收办法-修订后主要变化 调整了应税所得率 增加了税务机关的其他核定方法-主要原材料、动力等 应纳税所得额变化大于20% 规范了核定征收签定表 年度纳税申报 概述 申报依据—税法、条例、会计核算准则、制度 申报方法—直接法、间接法 申报作用—纳税人履行义务;税务征收依据;稽查评估的凭证;税收政策的体现; 申报思路—间接法—会计利润基础上纳税调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