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施工质量预控措施方案参考
紫薇·二府庄项目DK-1地块建安工程施工1标段
施工质量预控措施方案
编制人: 孙旭飞
审核人: 史永明
审批人: 彭 涛
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紫薇二府庄项目部
2017 年 4 月
目录
一、模板安装质量控制措施.....................................................3
二、模板拆除质量控制措施.....................................................5
三、现浇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5
四、抹灰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措施.......................................8
五、水电安装部分.....................................................................10
一、模板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1)梁、板模板
现象:
梁、板底不平、下垂、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胀模。
原因:
模板龙骨、支柱刚度、强度不够,支柱基础下沉,底模未按标准要求起拱。
防治措施:
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模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按标准要求起拱。梁模板上下口应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撑,以保证上下口模板不变形确保梁的截面尺寸符合要求。
(2)柱模板
1)胀模、断面尺寸不准,混凝土保护层过大。
原因:柱模板强度、刚度不够。
防治措施: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竖向钢楞,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施工应认真按设计要求作业。
2)柱身扭向。
原因:校正时未进行双面校正。
防治措施: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临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以使柱模不扭向。
3)轴线位移。
原因:柱支模时未拉通线。
防治措施: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柱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的另一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线,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顶拉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每柱分别四面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
(3)墙模板
1)墙体厚薄不一,平整度差。
原因:模板的强度和刚度不够,龙骨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未认真操作。
防治措施:防治方法是模板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龙骨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等在作业中要认真执行。
2)墙体烂根,模板接缝处跑浆。
原因:模板根部缝隙未堵严,模板内清理不干净,混凝土浇筑前未座浆。
防治措施:模板根部砂浆找平塞严,模板间卡固措施牢靠。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前应用与混凝土同强度等级和配比的纯水泥砂浆座浆50mm厚。
3)门窗洞口混凝土变形。
原因:门窗模板与墙模或墙体钢筋固定不牢,门窗模板内支撑不足或失效。
防治措施:门窗模板内设足够的支撑,门窗模板与墙模或墙体钢筋固定牢固。
(4)模板缝隙跑浆
原因:
模板拼装时缝隙过大,连接固定措施不牢靠。
防治措施:
模板拼装时缝隙垫海绵条挤紧,并用胶带封住。加强检查,及时处理。
(5)标高偏差超标
原因: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防治措施:
1)由专人进行测量,各种测量仪器定期校验。主体施工阶段应弹出标高和轴线、房屋开间方正控制线等。准确测量,认真记录,确保现场控制线标识清楚。
2)严格控制现浇楼板厚度,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在混凝土浇筑前做好现浇板厚度控制标识,每1.5㎡~2㎡范围内用钢筋头设置一处,上边测量楼面+0.05m标高线,浇筑混凝土时现场人员根据标高线浇平混凝土,并随时检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累计误差。当建筑物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控制点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安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