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林牧渔]室内花卉与人体健康
第二部分:花卉概述 第三章 室内花卉与人体健康 第四章 花卉分类及常见花卉 第三章 室内花卉与人体健康 第一节 养花的好处 第二节 室内花卉的健康效应 第一节 养花的好处 1. 美化室内环境 2. 调节室内温湿度 3. 净化室内空气 4. 调节情绪,消除疲劳 5. 锻炼身体 6. 增加知识,提高素养 第二节 室内花卉的健康效应 一、花卉的花色 二、花卉的叶色 三、花卉的花香 四、花卉阴离子 一、花卉的花色 (一)花的结构与花色 (二)花细胞中的色素 (三)花卉的花色之谜 (一)花的结构与花色 1. 花的结构 2. 花卉的花色 3. 昆虫的颜色世界 2.花卉的花色 指花瓣的颜色、雄蕊瓣化、花萼瓣化、 花萼花瓣状及苞片的颜色。 花瓣的颜色:杏花、杜鹃花等。 雄 蕊 瓣 化:牡丹、山茶重辧花等。 花 萼 瓣 化:百合花、水仙、郁金香等。 花萼花瓣状:兰花、乌头、绣球等。 苞 片 颜 色:一品红、叶子花、白鹤芋等。 目前未发现雌蕊瓣化的花卉。 (二)花卉细胞中的色素 1. 色素种类 2. 色素存在花瓣的部位 1. 色素种类 (1)类胡萝卜素 (2)花青素、类黄铜 (1)类胡萝卜素 包含色素群: 红色、橙色、黄色色素。 存在植物体部位: 花瓣、根、叶、果实等。 性质: 难溶水,易溶油脂、汽油和乙醇。 (2)花青素、类黄铜 包含色素群: 花青素: 如橙色、粉色、红色、紫色、蓝色等,花色幅度较大。 类黄铜: 黄色,浅黄至深黄。 2. 色素存在花瓣的部位 色素存在花瓣的部位: 表皮细胞或靠近表皮的细胞中,有的仅含于上表皮细胞中; 颜色深的花瓣,栅栏层细胞中含 有色素。 海绵层细胞不含色素,起反射光 线,使花瓣颜色更加鲜艳的作用。 色素存在细胞的部位: 同细胞里,不同色素种类, 处位置不同。 类胡萝卜素: 难溶水,在细胞质内质体中或溶解脂肪中; 花青素、类黄酮: 易溶水,在细胞液中。 花瓣呈黄色时: 细胞质有黄色粒状物,液泡无色。 ----类胡萝卜素 液泡呈黄色,细胞质几乎无色。 ----类黄酮 花瓣呈红色: 花青素:液泡呈大红色。 (三)花卉的花色之谜 1. 白色花 2. 黄色花 3. 橙色花 4. 红色和粉红色花 5. 随着开放而变颜色的花 1. 白色花 白色花瓣中的色素: 极浅的黄色色素--类黄酮。 吸收紫外线,昆虫产生色感, 采蜜授粉。 故:自然界不存在纯白色花。 4. 红色和粉红色花 (1)色素 花青素为主显颜色。 (2)色素含量变化 含同一类花青素: 含量多:红色。 含量少:粉红色。 粉红色花的花青素含量 是红色花的1/3~1/4。 二、花卉的叶色 (一)绿色叶片 (二)彩色叶片 (一)绿色叶片 多数花卉叶绿色,叶表皮细胞含叶绿体。 1.叶绿体 白色体在阳光照射下转化来,没有阳光 就没有绿色植物。 花卉叶中叶绿素: 含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和花青素等色素。 2.叶绿素A、叶绿素B 是花卉叶片呈现绿色的色源。 叶绿素A--呈蓝绿色; 叶绿素B--呈黄绿色。 不同花卉叶片,叶绿体内含量不同,叶片出现淡绿、草绿、翠绿、碧绿、苍绿等深浅不一颜色。 (二)彩色叶片 1.类胡萝卜素 叶片呈橙色的色源; 2.叶黄素 叶片呈黄色的色源; 3.花青素 叶片呈红色、蓝色、紫色色源。 三、花卉的花香 (一)花卉香气的来源 (二)花卉香气的作用 (一)花卉香气的来源 1. 泌腺 泌腺为分泌组织,是分泌蜜汁的腺体。 一般位于花瓣、花萼、子房或花柱基部。 3. 泌腺作用 分泌蜜汁,引诱昆虫传粉。 蜜汁是挥发性芳香物质 (萜烯类气体物质)--香气。 它是幽香诱人小分子,不断 分泌扩散。 (二)花卉香气的作用 1. 吸引昆虫授粉 2. 调节人体中枢神经 3. 杀菌治疗疾病 四、花卉补充室内阴离子 (一)阴离子的作用 (二)花卉补充室内阴离子 (三)产生阴离子较多花卉 (一)阴离子的作用 1.阴离子与阳离子 2.阴离子的作用 2. 阴离子的作用(7) (1)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改善大脑皮质功能,使脑力活动效率提高,改善睡眠。 (2)调节自律神经系统 影响该系统的应急功能,调整自律神经功能失调。 (3)改善呼吸系统 促进排痰、畅通呼吸道、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4)改善心血管系统 有降压、减慢心率、改善心肌营养状况。 (5)调节血液造血系统 能减慢红血球沉淀速率,延长凝血时间。 (6)增强免疫系统 能活跃网状内皮系统功能,血中r球蛋白 含量增高,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7)其他 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 促进新陈代谢、机体发育,增强体质; 阴离子作用于伤口,促进上皮和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职业选择与生涯发展(同名27124).doc VIP
- FIDIC合同条件下竣工结算审计.pdf VIP
- 长期健康团体医疗保险产品介绍.ppt VIP
- 2025-2026秋学生国旗下演讲稿(20周):第十一周让诚信的光与友善点亮童年——爱身边每个人--养成教育.docx
- (高清版)B/T 42594-2023 承压设备介质危害分类导则.pdf VIP
- GB+18613-2020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docx VIP
- 点 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数学试卷(原卷版).docx VIP
- 文物建筑勘查设计取费标准(2020版)(试行).pdf VIP
- 2024年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机关及所属参公单位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原子物理学全本课件(褚圣麟,第一至第十章全部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