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11醛和酮.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学]11醛和酮

二醛和二酮也经常用希腊字母来标记,用α表示相邻,β表示隔一个碳 。 (1)羰基的亲核加成 黄鸣龙〔1898-1979〕 中国有机化学家 1898年8月6日生于江苏扬州,1918年毕业于浙江旺药专科学校。1929年去欧洲,先后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1924年获得博土学位。1925年回国,任浙江医药专科学校教授及南京卫生署主任。1934华再次出国,先在德国维茨堡大学化学研究所研究中草药有效成分和在德国先灵药厂研究所研究团体化学合成,后在英国伦敦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女性缴素,194 年回国,任前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1945年第三次出国,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Kishner-Wolff还原改良法和在G.Merch工厂研究副肾皮激素的合成,后在德国讲学。1952年回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院化学系主任。从1955年起,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历任中国科学院理化部委员。 本章作业 P418:(一) P419:(四)(3) (五) P420: (十) * P420-421:(十一)~(十三)练习讨论 内鎓盐 氧化三苯基膦 Witting试剂作为亲核试剂进攻醛、酮分子中的羰基碳原子,形成新的内鎓盐,然后消除氧化三苯基膦,得到烯烃。 VA中间体 难制烯烃 (2) α-氢原子的反应 (甲)卤化反应 σ-π超共轭效应使α-氢原子的酸性增强 卤代反应机理(碱催化) 烯醇负离子 氧化反应 碘仿反应 下列结构醇和醛酮都能进行碘仿反应 卤代反应机理(酸催化) (乙)缩合反应 缩合反应机理: 2-乙基-3-羟基己醛 2-乙基-3-己烯醛 2-乙基己醇 2-乙基己醇是制备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主要原料 肉桂醛 ?,?-不饱和酸 (丙)*Mannich反应---p.403 (3)氧化和还原 (甲)氧化反应 银镜 砖红色 Ag+或Cu2+是温和氧化剂,只氧化醛基, 不氧化不饱和碳键。 醛很容易被H2O2、RCO3H、KMnO4、CrO3等氧化为羧酸。 多数酮的氧化无应用价值,环己酮的氧化例外。 酮比较稳定,只被酸性KMnO4或浓HNO3氧化。 己二酸是尼龙66的原料。 (乙)还原反应 (a)催化加氢 催化加氢无选择性。 (b)金属氢化物还原 LiAlH4活性高,不能使用质子溶剂 金属氢化物只还原羰基,不还原不饱和碳键。 (c) *Meerwein-Pondorf 还原---p.409 异丙醇是还原剂,异丙醇铝是催化剂。 与金属氢化物类似,异丙醇只还原羰基,不还原不饱和碳键。 (d) Clemmensen 还原 要求反应物不能含有对酸或还原剂敏感基团(卤原子、羟基、硝基、碳碳双键及三键等)羧基不受影响。 (e) Wolff-Kishner 还原 与Clemmensen还原互补,要求反应物不能含有对碱敏感基团,羟基、碳碳双键及三键等不受影响。 黄鸣龙改进了Wolff-Kishner还原: (丙)Cannizzaro反应(歧化反应) 两种不同分子间进行的Cannizzaro反应称为交错的Cannizzaro反应。 工业上制备季戊四醇的方法,甲醛优先被氧化。 * 第十一章 醛和酮 (一)醛和酮的命名 (二)醛和酮的结构 (三)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四)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五)α,β-不饱和醛、酮的特性 酮: 羰基: 醛: 醛基 酮基 (一)醛和酮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自学p.378-379 醛的普通命名法与醇相似; 酮则按所连两个烃基来命名。 正丁醛 异戊醛 苯甲醛 甲基乙基(甲)酮 (甲乙酮) 甲基乙烯基(甲)酮 (丁烯酮) 二苯甲酮 (2)系统命名法 5-甲基-3-乙基辛醛 2-丁烯醛(巴豆醛) 4-甲基-2-戊酮 苯乙醛 以包含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依次标明碳原子的位次。醛分子中,醛基总是处于第一位,命名时可不加以标明。酮分子中羰基的位次(除丙酮、丁酮外)必须标明,因为它有位置异构体。 2-羟基苯甲醛(水杨醛) 3-硝基苯乙酮 醛、酮碳原子的位次,除用1,2,3,4,…表示外,有时也用α,β,γ…希腊字母表示。α是指官能团羰基旁第一个位置,β是指第二个位置…。 β-羟基丁醛 α,α’-二溴-3-戊酮 4-氧代戊醛或4-戊酮醛(γ-戊酮醛) 2,3-戊二酮(α-戊二酮) 2,4-戊二酮(β-戊二酮) 命名醛酮化合物时,以醛为母体,将酮的羰基氧原子作为取代基,用“氧代”二字表示。也可以以醛酮为母体,表明酮羰基碳原子的位次。 (二)醛和酮的结构 σ键 π键 一般认为羰基中的碳氧原子之间以双键相结合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