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粤教版精品教案 宝玉挨打 教案1
《宝玉挨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红楼梦》及曹雪芹。
2.分析宝玉挨打的原因。
3.通过分析众人对宝玉挨打的反映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简介
1.《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2.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康熙二年(1663)曹雪芹高祖曹玺出任江宁织造,曹家移居江宁,雍正六年(1727)遣返北京。曹家三代四人(曹玺、曹寅、曹颙、曹俯)先后任江宁织造,在江南历六十年之久。在曹寅任职期间,康熙六次南巡,曹家接驾四次,经历了烈火烹油,鲜花看锦之盛。由于接驾造成的巨大经济亏空,为日后的败落埋下了祸根。
随着康熙的去世,曹家失去了政治庇护,开始走向没落。曹雪芹出生之时,江南曹家已进入「末世」。雍正五年,曹家被抄,败落了。江南曹家的兴衰,在少年曹雪芹的心中留下了一段不看回首的「秦淮旧梦」。曹家于雍正六年春夏之交即迁回北京,风月繁华的江南生活已成过眼烟云,从此,曹雪芹在北京度过了三十余年的坎坷人生。曹雪芹约在乾隆初年开始创作《红楼梦》,曹雪芹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和他的《红楼梦》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象征。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120回本中第33回和第34回,即“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宝玉挨打”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写出了宝玉和整个封建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化,随着文中导火索的铺设引发了这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
二.宝玉挨打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阅读第一部分,自己从课文中找)
1.直接原因
①宝玉因悲金钏之死,陪客葳葳蕤蕤;
②忠顺府告宝玉引逗琪官状;
③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
2.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贾宝玉不愿走仕途经济之道,这与贾政望子成龙、重整家业的期望背道而驰。可以说,宝玉挨打是以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和以宝玉为代表的封建叛逆者之间的矛盾激化的表现。
“宝玉的思想里充满着颓废,而维护正统者是容不得颓废的。颓废永远不是主流,不是正统。这两种观念的冲突,最后演变为暴力是必然的,因为两者不可调和。”(王蒙)
三.通过分析众人对宝玉挨打的反映分析人物形象。
1.认真阅读文中第7、8两段,体会比较王夫人与贾母在宝玉挨打这件事中所表现的同与不同。
相同之处:两人都爱宝玉。
不同之处:
王夫人——一方面依从宝玉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因痛失一子,对宝玉过分溺爱。宽大于严,其结果,对儿子的管教苍白无力。 这是以利害关系为最大内容的母爱。
贾母——贾母一味地纵容溺爱,成为宝玉最强硬的保护伞,以“孝道”的武器让贾政认罪,也使宝玉在叛逆的路上走得更远。
2.宝钗、黛玉在对宝玉用情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同:宝钗、黛玉皆聪颖貌美,堪称双峰对峙,她们对宝玉又都有爱的真情,但她们的思想性格截然不同,因而在待人接物或表现感情时也有所不同。
异:宝钗“圆”,理智多于情感;黛玉“直”,情感胜于其他。宝钗见宝玉,送的是药,情急之下,说出了“心疼”之语,令宝玉感动,但此时她仍不忘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毕竟她是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有才德、明事理的大家闺秀,任何出格之事她都很警醒;黛玉则不然,她在追求情感的人生观上与宝玉相同,因而她能抛弃世俗的功利,她看宝玉,送去的是一颗真心,她从不说“那些混账话”,也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她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为宝玉的安危着想。
3.总结黛玉、宝钗、宝玉的形象。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多愁善感,敏感矜持品质高洁,孤高自许,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他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执着追求纯洁的爱情,并饱受着因爱情而产生的忧郁和痛苦。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薛宝钗: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