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系统中的闩锁效应及其预防设计.docVIP

电路系统中的闩锁效应及其预防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路系统中的闩锁效应及其预防设计   摘 要:针对CMOS集成电路的闩锁效应,围绕实际应用的电路系统中易发生闩锁效应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提出了采用严格的上电时序、基于光耦的电路隔离设计和热插拔模块的接口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生闩锁效应的概率,从而提高电路系统的可靠性。   关键词:闩锁效应: 上电时序; 光耦; 热插拔   中图分类号:TN702-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1)01-0170-03      Latch-up Effect and Its Prevention in Circuit Systems Based on CMOS   WU Yun-ping1, SU Wei-da1, LI Wang-biao1, CAI Sheng-zhen2   (1.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2. Faculty of Softwar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Abstract: The latch-up effect which is easy to appear in CMOS IC and the widely used circuit systems with an attributive defect leading to failure of circuits is elaborated. Key factors causing latch-up effect are discussed. Furthermore, the special interface method of critical power-on time-sequence, circuit isolatation design based on photo-electric coupler and hot-plugging modules is proposed. It testified in applications that the designs are helpful to reduce the risk of latch-up effect.   Keywords: latch-up effect; power-on time-sequence; photo-electric coupler; hot-plugging      0 引 言   毫无疑问,基于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技术的集成电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电路结构,其主要优点是低功耗、较佳的噪声抑制能力、很高的输入阻抗等。而且,CMOS所特有的闩锁效应(latch-up)较早就引起了关注[1-4],在1997年,EIA/JEDEC协会就制定了一个半静态的闩锁效应测试方法,用以测量集成电路产品的抗闩锁能力,并定义闩锁效应的失效判定标准。   目前,公认的几个引起IC闩锁效应的内在原因有:   (1) 外界信号或者噪声干扰,一般为I/O口处的信号翻转易使寄生NPN与PNP获得正偏状态;   (2) 寄生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偏大,满足β??n×?│陋?p≥??1;   (3)衬底和阱内分布电阻分布不合理;   (4) 电源能提供的电流大于等于寄生晶闸管的维持电流[5]。   因此,在制造CMOS集成电路时,可采用如外延衬底、倒掺杂阱、绝缘体基硅外延技术和保护环等技术,以避免闩锁效应[6]。   具体应用集成电路时,应避免如下情况:   (1) 器件I/O管脚电压超过器件供电电压或低于地电压;   (2) 信号在I/O管脚上电压或电流变化太快;   (3) 器件电源管脚上出现浪涌或跌落。   为克服具体应用时出现的闩锁效应,宋慧滨等在功率集成电路的高低压之间做了一道接地的保护环,将闩锁触发电压提高一个数量级[7];程晓洁等设计了稳压器的foldback过流保护电路[8],不仅较好地保护稳压器,降低系统损失的功耗,同时也降低了可能出现的闩锁效应概率;王源等提出了一种新型ESD钳位保护电路结构[9],以期达到抑制闩锁效应的目的;张伟功等研究表明:辐射感生的闩锁与电气感生的闩锁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但在触发机理和动态行为上存在一定差异,并提出基于LDO的限流技术,以期在闩锁效应发生时,首先能安全防护不损伤器件,其次能受控恢复[10]。?┪南祝?11]从版图级、工艺级、电路应用级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抗闩锁措施,特别指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